免费下载《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ppt课件(七年级下册2017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回忆鲁迅先生
【现代】萧红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周树人
豫才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2.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回 顾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野草》
《坟 》《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续编的续编》《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4.作品集:
一、作家作品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廼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是她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 《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
石评梅
张爱玲
萧 红
《回忆鲁迅先生》
原文长达二万多字,回忆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教材摘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除了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这一特点外,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就是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
《回忆鲁迅先生》中的四五十个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的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二、文体
课文属于怀人散文(写人散文),也是一篇回忆录。
(回忆录要求“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兼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既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又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这篇散文较好的体现了散文“注重表现自我、极具个性色彩”这一文体特征。
萧红对鲁迅的感情非常深厚,鲁迅对她来说是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为了培养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逝世后,她写了很多作品抒发对鲁迅的哀悼之情,三年后,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本文是节选,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的一生,而是写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日常生活细节,连缀这些材料的是作者对鲁迅的情感,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三、背景
咳嗽(ké sou)混浊(hùn zhuó) 筵会 (yán) 规矩( guī ju )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诚(qián) 抹杀(mǒ) 紊乱(wěn)唠叨(láo dao) 隔三差五(chà)
四、字音
差
差不多、差生
差别
出差
参差
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
(chāi)
(chā)
(chài)
(chà)
(cī)
堵塞
边塞
活塞
(sè)
(sài)
(sāi)
塞
五、整体感知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地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1.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作者首先写了鲁迅的笑,不仅突出了鲁迅率真开朗、平易近人的性格侧面,而且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六、课文分析—第一部分
(一)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
2.作者为什么首先写了鲁迅的笑?
1.“抓”“扣”“伸”这些动词的好处?
用得贴切、传神,突出了鲁迅走路轻捷快速的特点。戴帽与起步同时,鲜明地反映出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鲁迅的步伐
2.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轻捷,干练
1.鲁迅服饰审美有哪些观点?服饰审美的核心思想?
(1)①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
②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差,
有所纠正。
③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
(2)强调和谐。
(三)鲁迅品评衣着
2.既然鲁迅先生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详写鲁迅先生对衣着的品评?
作者意在给我们呈现一个全方位完整的鲁迅形象。“看不见”是指他自己不注重穿着,注意力不在于此,但他却不缺乏审美观。
鲁迅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在他看来,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差,有所纠正;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这些美学观足见他独到的眼光。
最后作者借许广平之口“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从侧面说明鲁迅知识的广博,学养的丰厚。
3.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知识丰富,见解独到
4.理解“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鲁迅关爱青年,寄希望于青年,鞭策着年轻人自重、自强、奋发前进,这句话也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无限景仰之情。
(四)鲁迅的休息
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惜时、勤奋
(五)昼陪客人夜加班
1.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热情好客、真心待友、勤奋
(通过对鲁的动作、心理、语言和细节的描写表现)
2. “昼陪客人夜加班”部分开始用什么手法详写鲁迅一天的时间安排,连写几个时间段的用意?
(1)白描,突出鲁迅与常人的不同生活状况。
(2)连写几个时间段更能体现事情的客观性,强调鲁迅会客时间长,客人多,体现鲁迅待客的热情和耐心,也为下文他身体不好作铺垫。
3.作者描写鲁迅夜间工作情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①作者用汽车的有声反衬夜晚的宁静,②用窗户和灯泡的光映衬鲁迅的身姿,③用他人的动反衬鲁迅的静眠,④用明亮的太阳照着夹竹桃映衬鲁迅“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2)通过这些环境的烘托、细节的描写和衬托手法的运用,向读者展现了鲁迅忘我工作、“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六)鲁迅谈鬼故事
1.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有科学精神,幽默风趣、大胆
2.如何理解“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鬼”喻指暗中做坏事的人和反动文人,“踢踢”喻指鲁迅先生写文章对这些人进行批判。他们如果接受了鲁迅先生的批判或可做一个人。这句话说明了鲁迅先生文章具有巨大的批判针砭力量。
(作者借题发挥,矛头直接指哪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地文化人)
(七)海婴的问好
1.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爱孩子
(八)病中时刻伴随的小画
2.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1.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上不断看着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此小画?
这幅画正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在狂风中抗争,仿佛在不断地憧憬与追求,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
小画中的人物是自由的象征,战斗的象征,爱的象征,美的象征,健全而活泼的生命的象征,是鲁迅灵魂最深处的神圣女神,也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
(九)鲁迅最后的时刻
1.表现鲁迅的性格、品质?
勤奋不息
2. “他休息了”作为全文结束,使用了什么手法?“休息“指什么?表达作者了作者什么感情?用“休息”作结有什么效果?
(1)用讳饰的修辞写鲁迅的去世,表达作者的无限悲痛和不忍之情。
(2)“休息”作为全文结束,似乎很平静,很自然,但“大哀”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却显得格外深沉。
这部分写鲁迅最后的时刻。
“以为”“也以为”暗示了鲁迅的病并没有好,为下文他离世埋下伏笔。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具体交代了时间,表达了作者内心对鲁迅先生的敬重,以及对鲁迅先生病情的担忧和惋惜。说明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夜无眠”“终日喘着”“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简要而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病重的情形。
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鲁迅“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后“休息”了,“休息”作为全文结束,似乎很平静,很自然,“大哀”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显得格外深沉。
总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描写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表现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七、课文主旨
1.真挚的情感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性格为人、日常生活十分了解,她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纯洁率真来描写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语言平淡朴素,细细咀嚼,却又深情隽永,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2.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许多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
3.淳朴的语言艺术。本文语言自然亲切,简洁凝练,全文几乎没有用什么美妙的形容词,文字朴素浅显,但仔细咀嚼却充满韵味,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鲁迅别致动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深沉悠远的哀思怀念。
八、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淳朴的语言艺术。
作者通过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许多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如文章写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步伐,品评作者的衣着,每晚强撑病体与海婴说“明朝会”,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在椅子上看看书就算是休息了,等等,虽然写的都是平常小事,却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兴味无穷。
本文语言自然亲切,简洁凝炼,全文几乎没有用什么美妙的形容词,文字朴素浅显,但仔细咀嚼却充满韵味,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鲁迅别致动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深沉悠远的哀思怀念。如写鲁迅先生深夜工作情景时,几乎全是口语和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廖廖数语,有声有色,有景有物,有静有动,形象鲜明而富有立体感:那绿色的台灯,灰黑色的背影,明亮亮的夹竹桃,写好的文章和站在小瓷龟上的毛笔,就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心中。看着在晨光中沉沉睡去的鲁迅先生,能让读者肃然起敬。作者就是用如此朴素的文笔,再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鲁迅形象。
散文注重表现自我、极具个性色彩。萧红的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问题特征。本文描写的都是鲁迅的日常生活片段,但融入了作者很多的情感,文笔散漫而又抒情,语言自然朴素却又深情隽永。
作者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把一个个细碎的生活场景进行图画式的归并和拼接,更接近生活得本真态度,更便于凸显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鲁迅,从而展现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而连缀这些材料的是作者对鲁迅的情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仰和怀念之情。
本文类似“流水账”似的记叙方式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这种方式对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