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生:早晨,看到了鸟儿。 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大家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画、小组讨论(略)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 生:读(略) 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放配乐录象:大榕树) 生:(欣赏)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想? 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读。讨论)。 师:谁来做填空? 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 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它的根多、枝多,可以读出树大。 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 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师:(板书:叶子)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师:“颤动”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 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 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生:(略) 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鸟儿真多。 生:鸟的天堂真美。 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 读一读: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有的(),有的()。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 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 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 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 师:鸟儿在干什么呀? 生:(读)。 师:(板书:叫、飞、扑。)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 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下课! 简评: 黄慧老师的《鸟的天堂》是一节情境教学的示范课,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2,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黄慧老师在教学中表情始终是柔和、充满微笑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她的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3,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4,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采用词语填空、解词、诵读吟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综合黄慧老师的这节情境教学课,我觉得她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