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这是一个生动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学生喜欢,曾被拍摄成动画片。所以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孩子并不陌生。相反,在导入课文是正是要防止学生的自以为是的情绪,觉得我早就知道。因此,教师要学生明确,今天我们不是看电影,也不是讲故事,而是要来学习作者如何用文字将生动的神话故事——《沉香救母》演绎出来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引到语言文字上来。这是决定这篇课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然,教学结束,很有可能学生仍然沉缅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停留于动画片中肤浅的对话形式。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可学生是活的主体,正因为这样,所以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而这派生出来的问题如果能够注意生成的话,就很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我在教《沉香救母》二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教学语文应在读中悟,悟中读,所以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高成栋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在本课教学中,在理解“再三”和“告别”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沉香和爸爸,练习对话。通过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形象,使学生对“再三”和“告别”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完课,我还久久地为学生能有如此的理解骄傲,也为自己惭愧,如果没有学生的“误打误撞”,这将是堂失败的课。
我对自己说,永远别小看你的学生,他们往往是你灵感的激发者,是你工作的改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