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8.出师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8.出师表

  • 格式:  DOC
  • 大小:  63K    9张
  • 时间:  2016-12

《出师表》导学案(四课时)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4《出师表》导学案
主备人: 谢立群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翻译全文;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
  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进步主张。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成语、名句。
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5、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学习时间】4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 蓄电池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明确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体。2、熟读全文,积累生字词音义。
三、自学自测
(一)课前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试背全文;初步翻译全文,记下疑惑处,积累生字词及重点文言字词。 教师预设:
  殂cú 弘hóng 菲 fěi  陟zhì  否pǐ 裨 bì 阙quē 苟 gǒu 猥 wěi
   夙sù 驽nǔ 攘rǎng 咎 jiù 诹zōu 祎 yī 咨 zī 颓 tuí
先帝遗yí德 性行xíng 淑均 以塞sè 忠谏之路
以遗wèi 陛下 行háng阵和睦 长zhǎng史
 (二)资料助读: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关于刘禅:
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4、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3)平定南方叛乱。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组内展示朗读课文,两人组或四人组边朗读边交流,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
2、全班分组展示:分别朗读1——9段,学生共同纠错(读音、停顿)、提请重点注意;
3、请展示的学生来说说本片段需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五、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六、当堂达标
1、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背诵、翻译1——2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用五字法(留删换补调)试疏通第1——2段,拿起笔勾画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者句子。
2、互学互教,四人小组讨论刚才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关注学情并参与学生活动。)
3、全班分组展示并交流组内讨论后仍旧有疑问的字词句。
教师预设:
重点字词: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急,决定存亡。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宜:应该。圣:古时臣下对称。恢宏: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四、讨论答疑
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2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5分钟后就疑难处组内讨论。
学习第一段,回答: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学习第二段,思考: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
五、课堂小结:
1、归纳1——2段大意 
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2、据思路背诵前2段。
六、课堂达标:
1、解释划线字词:
开张圣听 作奸犯科
2、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第1——2段背诵情况;或字词句子掌握情况。
二、明确目标
1、背诵、翻译3——5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学自测
(课堂自主学习、检测,展示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用五字法(留删换补调)试疏通第3——5段,拿起笔勾画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者句子。
2、互学互教,四人小组讨论刚才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关注学情并参与学生活动。)
3、全班分组展示并交流组内讨论后仍旧有疑问的字词句。
重点字词: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晓畅军事:精通。
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

讨论答疑:
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3——5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3分钟后就疑难处组内讨论。
1、第3、4段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举用他们的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2、第5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五、课堂小结:
1、分别归纳第3——4段、5段的大意。
3、4段: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5段: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2、据此思路,背诵3——5段。 六、课堂达标 
1、解释以下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感动;
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
 2、翻译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七、布置作业:预习6——9段,朗读、翻译。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间文明显达。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从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背诵、翻译6——9段;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成语、名句;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自学自测
(课堂自主学习、检测,展示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用五字法(留删换补调)试疏通第6——9段,拿起笔勾画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者句子。
2、互学互教,四人小组讨论刚才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关注学情并参与学生活动。)
3、全班分组展示并交流组内讨论后仍旧有疑问的字词句。
(教师预设)
重点字词: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 驱驰:奔走效劳;
猥自枉屈:辱,此指“降低身份”之意; 倾覆:兵败; 夙夜:早晚
深入不毛:草木;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以咨诹善道:询问 ;
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感动; 倾覆:兵败;
深入不毛:草木;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铲除 以彰:表明;
四、讨论答疑:
1、学习第6段,思考: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作者“感激”的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2、第7段 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③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④“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战略目标) 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3、第8段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五、课堂达标 
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2、文中诸葛亮着重回顾了哪两件大大事?
答: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3、总结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志趣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七、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答:如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2、写出与本文相关的诗句。
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答:如赤壁之战、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计、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卦阵、三气周瑜。
4、你是怎么看待文中的诸葛亮的?
答: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到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我们肯定他,因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今天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是人民的好干部、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