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8.出师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8.出师表

  • 格式:  PPT
  • 大小:  1.19M    39张
  • 时间:  2016-12

《出师表》ppt课件1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出师表》ppt课件13《出师表》ppt课件13《出师表》ppt课件13
出 师 表
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仲伯间
“表”是古代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是表文中的杰作。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自 学:
正字正音,
疏通文句,
翻译全文,
了解大意。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



hóng
fěi



zhì
zāng


quē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yōu

háng
zhǎng
wěi

jiù
zōu
wèi
zhēn
zhuó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立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裂为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缺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 了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啊。
问 题
1、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宫内的侍臣和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为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救缺点和疏漏的地方,得到更好的效果。
问 题
1、作者在第二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2、第三段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情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致,才干高的低的,都能各得其所。
问 题
1、本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什么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问 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3、“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什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求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因我身世低微、出身鄙野,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当今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到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问 题
1、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2、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3、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旧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利弊,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问 题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3、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可以用哪六个字来概括?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篇表文我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探 究 问 题
1、本文共有13次提到“先帝”,只有7次提到“陛下”,这是为什么?

2、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其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课 内 反 馈 练 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⑴ 诚宜开张圣听 ( )      ⑵后值倾覆( )  
⑶臣本布衣 ( )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⑸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解释下列各组虚词。
忘身于外者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扩大
兵败
平民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奔走效劳




以光先帝遗德 ( ) 策之不以其道( )
悉以咨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不以物喜(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固以怪之矣( )

根据


因为
以致
已经
3、解释多义实词。
中道崩殂( ) 得道多助( )咨诹善道(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若为佣耕( )

肉食者鄙(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蜀之鄙有二僧(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帝感其诚(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施行仁政
道理

如果


目光短浅
出身鄙野
边境
确实
诚心
如果
一、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非常憎恨。
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做的衣服。
痛恨
布衣
课堂考查: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卑鄙
感激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二、一词多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重任。
实现、完成。
感动,激动。
感谢。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三、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作动词,怠慢。
四、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表余数。
五、虚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介词,把。
介词,因。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以。
欣赏《三国演义·出师表》片段 看诸葛亮的“忠”、后主刘禅的“庸”
关于刘禅 的著名典故
刘禅(shàn) 207 — 271(65岁)字公嗣,小名阿斗。
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母亲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扶不起的阿斗”——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乐不思蜀”——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的人,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及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而生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蜀否?”刘禅答道:“此乐间,不思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对刘禅 的历史评价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
有容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6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

乐不思蜀 没皮没脸
历来各方专家对后主刘禅的评价一直囿于暗弱无能、贤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个诟病就是不战而降、苟且偷安。“乐不思蜀”一个词语让刘禅彻底被定格为一个反面人物,被认定是个没皮没脸的窝囊废,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三国故事歇后语补写: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 ——
周瑜打黄盖——
刘备借荆州 ——
弄假成真
两相情愿
有借无还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
重要情节
挥泪斩马谡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
空城计 借东风 失街亭
如何看待诸葛亮
*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 游
*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 甫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 甫
*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 迅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拓 展 写 作
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请以“千载诸葛我评说”或“我看诸葛亮”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语句流畅,有自己的观点。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