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故乡
鲁迅
勤丰中学张克远制作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分类:
长篇
中篇
短篇
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小思考:
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鲁迅: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为我们留下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
思考
1、“我”是何时回故乡的?在故乡呆了多长的时间?找到相应的词语。
2、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3、叙述了那些主要情节?
结构分析
第一段: 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情和眼前故乡破败萧条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
第二段: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第三段: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开头到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到结尾
5
6
77
78
1、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第2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其作用是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②第12自然段描写的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成辉。
其作用是展现了20年前故乡的太平景象。表明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来得及渗透到南方农村。
③结尾段再现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景物描写。
其作用是表明“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思考
1、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人的变化)
2、看看人物到底有哪些变化?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外貌
语言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闰土
十一二岁 紫色圆脸 毡帽、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健康壮实
活泼刚健 动作利落 有智有勇 语言朴质生动 热情纯真
友好热情 纯真平等友谊
热爱生活 生活知识丰富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薄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 手粗笨开裂
说话吞吞吐吐 只是摇头 谦恭又含糊 迟钝麻木
恭恭敬敬
呼“我”老爷
悲哀痛苦 寄托神灵
是什么原因使闰土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
机灵、纯真善良的小英雄
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
迟钝、淳朴善良的木偶人
变化原因
多子、饥荒、苛税
兵、匪、官、绅
擦着白粉,年轻美丽
凸颧骨,薄嘴唇
终日坐着
尖利的怪声,絮絮地说 ,塞手套进裤袋
豆腐西施
圆规形象: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
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对比
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圆规
社会挤压、扭曲 可笑、可气、可恨、可怜
1、对比是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除了对比故乡前后景色,以及杨二嫂和闰土前后的对比之外,还有那些对比描写?
①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
②我和闰土与宏儿和水生的对比。
2、通过对比描写要突出什么?
突出故乡前后的变化。
问题探究:
文中的“我”就是鲁迅吗?
“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同于作者。“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句 解 1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高墙”是比喻。因“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因“我”与故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的四面好像竖起了高墙
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我”相信故乡会好的,但总觉美好的未来的渺茫,以至于眼前曾有的影像模糊起来了。
句 解 2
句 解 3
路:A 离开故乡的路
B 人生的路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句 解 4
鲁迅当时还不是阶级论者,美好的希望、新的生活是什么?鲁迅不能明确地回答,因此作品中的“我”当然也不能回答。想到希望,自然便害怕起来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这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1、本文结尾充满了哲理,怎样理解?
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2、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代)
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
(比喻)
四、探究本文的主题: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
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如闰土)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闰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现在的闰土)? → ?
杨二嫂:年轻→中年→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想象中的故乡
故乡的今天
同学们再见
200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