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3.故乡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13.故乡

  • 格式:  PPT
  • 大小:  1.61M    34张
  • 时间:  2016-12

河大版《故乡》ppt课件1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河大版《故乡》ppt课件16河大版《故乡》ppt课件16河大版《故乡》ppt课件16
董丽凤
故乡
鲁迅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坟》,《华盖集》等二十余集。 1936年病逝于上海。
作者简介
主题初探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衰败,萧条景象,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隔膜,引起“我”内心难以排解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思索,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1920年,作者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情感.
文学常识·小说
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烘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说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明确“我”在小说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形象意义
4.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5.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
6.理解作者对于“路”的认识
扫清文字障碍
阴晦( )
恣睢( )( )
装弶( )
寒噤( )
惘然( )
嗤笑( )
猹( )
隔膜( )
脚踝( )
黛( )
秕谷( )
祭祀( )
瓦楞( )
给加粗的字注音标调


léng
huì

suī
jiàng
jìn
wǎng
chī
chá

huái
dài
扫清文字障碍
解释词语
阴晦:
萧索:
鄙夷:
惘然:
隔膜:
恣睢:
展转:
阴沉,昏暗
缺乏生机,不热闹
轻视,看不起
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思想感情不相通
任意胡为
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5)萧条景象,复杂心情,回乡目的。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层(6--8)老屋寂寥,增我悲凉;与母叙话,与侄交谈
第二层(9--33)“我” 忆儿时闰土,思念往昔情义。
第三层(34--52)“我”见杨二嫂,平白受欺凌。
第四层(53--77)写“我” 中年闰土,倍感隔膜之痛
第三部分(78--88) “我”怀忧伤 ,离故乡,不悲观,寄希望
粗通文意,抢答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主要描写了几个人物?
3.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作者主要运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5.作者写了水生和宏儿的关系很好,用意何在?
6.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什么?
7.这篇小说中的“我”是不是作者本人?
8.你觉得哪一段景物描写最出色?为什么?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写出我怎样的心情?
2、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环境描写作用)
5、“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地抖着”写出怎样的家境?
6、“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描写水声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紧扣“变”字,把握主题
故乡之变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闰土变化
肖像
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手红活圆实颈套银项圈
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像松树皮无银项圈
(健康开朗朝气蓬勃)
(苍老贫困饱经沧桑)
对比
闰土变化
语言
对比
乡间趣事滔滔不绝热情活泼脱口而出
无聊的客套生活的痛苦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闰土变化
动作
对比
月夜刺猹动作灵活身手敏捷无拘无束
老友相见手提纸包
拘束瑟缩麻木迟钝
闰土变化
态度
对比
亲密无间两小无猜良师易友难分难舍
喊我老爷隔膜很深尊卑有别自甘屈辱
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
小英雄
木偶人
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
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杨二嫂之变
对比
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圆规
社会挤压、扭曲 可笑可气可恨可怜
1、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2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闰土:淳朴善良麻木迟钝的贫苦农民
杨二嫂:尖酸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
二人发生变化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毒害,造成人们纯真人性的扭曲。
豆腐西施
小 英雄
情同手足
神异图画
圆 规
木偶人
厚 障 壁
萧索荒村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造成的农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新生活的渴望。
这 一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分析“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回故乡——急切
见故乡——悲凉
忆故乡——沉重、忧愤
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见闰土——兴奋、惊异、悲哀
离故乡——失望、气闷、悲哀、憧憬未来
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小结:“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关心,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3、小结主题: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_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记。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2、怎样理解这三种生活?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______ 的生活。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辛苦辗转”的意思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 “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尖刻、泼辣、放肆、自私自利。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5、第2段中两个“偶像”分别是指 和 。
神灵
希望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6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
忽的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7、“隔绝”和“隔膜”有什么异同?
隔绝,指隔断,断绝。隔膜,指思想感情不相通,彼此不了解。它们都有不相通之意,但隔绝的程度要深一些。
8、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路”的含义是什么?
路:A 离开故乡的路 B 人生的路
9、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决心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这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深刻含义?
分析:本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主题.
“无所谓有”,意在说明光有“希望”,空怀“希望”而不去追求,奋斗,“希望”就不成其为“希望”;“无所谓无”意在说明即使“希望”只有一点点,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追求,始终不渝地去奋斗,“希望”就会成为现实.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它的喻意是: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就要努力去实践.
课下作业
1、课下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方《藤野先生》,并思考这节课的主题和作者弃医从文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2、设想一下,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它们是否会沿续老一辈人的生活?
故乡
故乡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