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忆秦娥·娄山关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忆秦娥·娄山关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12

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及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毛泽东词两首》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

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

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

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

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

《实践论》和《矛盾论》。
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撰写了《论持久战》。
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 期,他

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

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

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

共中央主席。
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

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

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主席,任职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

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

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主席纪念堂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

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

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

东文集》(八卷)。
 
课文品读
 沁园春  长沙
 
领会本词,应当从审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人手。 
首句“独立寒秋”,猛地推出一个“特写”:秋气清寒,充斥宇内,氛围是凝重的,又是寥廓的;“我”

独立于寒秋之中,尽情呼吸和感受着不见形影、漫无边际的秋之气息,内心与外物化为浑沌的一片,一种

苍凉、萧瑟之感油然而生。这就为引发下文的种种情思,蓄积了得以“飞流直下”的势头。 
 独立了多长时间?不知道。感受了多少寒意?不知道……我们只看到:“我”终于从默默无语的伫立中,从

融身心于天地之间的沉思中,从对清虚的自然之气的感受中醒来了;霎时以飘瞥四方的目光,关心起自然

长卷上的“万类”来。我们要着重体察“我”的视点,看它是怎样在大千世界中流动的。 
 这视点投向了北去的湘江。这是粗粗一瞥,并不稍停,是由\'悄然凝思\'到\'视通万象\'的过渡和转折。     

              
 继之,它开始专注了。目光指向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满江的碧水,争流的百舸,奋击长空的雄鹰,活

跃于江中的游鱼。很显然,“我”在此时此刻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浓烈的色彩--红要红个遍,碧要碧

个透;是数量——万山、层林、百舸,多多益善;是竞争——红与碧争辉,舸与舸争流,鹰与鹰较量,连

游鱼也欲与雄鹰比翼。这是在流动中的定点观察。“我”对这些感兴趣的自然物全不放过,要一一看个够

;又显得相当急切,所以不断地移动视点,上下、左右、远近、高低……追随着“我”的飞动而又不断打

住的目光,我们可以分明地体察到:这是一位多么热情地留心万物,多么执着地穷究生命之谜,多么兴奋

地为运动、为竞争助威喝彩的“我”啊!至此,“我”的色彩和情韵,由最初的冷峻、肃穆、心游太玄,一

变而为热烈、潇洒和喜悦。前者酝酿了后者,后者又使前者显得分外深沉,一而二,二而一,“我”的形

象在诗情的运动中丰满了,完整了。 
 经历了这种由“独立”到“流连万象”、“顾盼自如”的感情演化过程,“我”,可以将目光再一次投向

广阔无垠的天地,再一次将心事通连于广漠的玉宇了。这,不是“独立寒秋”式的悄然神往、有所思又无

所思了,它升华为对世事、人生的执着探询和求索。“我”总观万象,喜悦地赞叹:“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切都在运动,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寻觅着通向“自由”之路!“我”思虑遥远,感慨万端,禁不住

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

我”的胸襟和抱负闪射出哲人的睿智的光辉。 
 下片的“我”,不是同大自然发生关系,而是同“人”,同“人”的一个群体发生关系。所以,要特别关

注“我”与他人的感情交流,他在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 
 随着上片的结束,深沉的哲理思索告一段落。在宏观地揣摩了一个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大课

题之后,旧地重游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青年时代在此求索并开展革命斗争的往事。“携来百侣曾

游”,多少年轻的朋友结伴而来,那么活泼,那么畅快,回忆起来,那时光、那生活简直充实而丰富极了!

娓娓道来,心弦的鸣响如流泉之叮咚。然而,“我”的胸襟和视野毕竞是开阔的,此时此刻的感情基调毕

竟是深沉和飞扬的。他的注意力不在游戏于山水之间,而在对山山水水的富于使命感的指点,在于对1925

年中国革命形势的科学估量,以及对革命领导权归宿问题的正确判断,因此,叮咚的感情流水顷刻间化成

了浪拍云天的江潮。以“恰”字为衔接,为转机,“我”一口气喷发出六个四字短句———“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音调铿锵,节奏短促,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

愈来愈磅礴。种种追忆和万千思绪壅塞在一起,终于进发出一声惊动天地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

看来,“我”是执着于“大”、“深”、“远”、“烈”的,是留意于历史发展的态势的。“我”的性格

风貌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实现。上片中的“哲人”加“斗士”了。其心态、其情韵、其内涵、其外

露、无不闪射着不受羁勒、飞扬腾埠、雄视古今、宏观在胸、微观在握、风流机智的耀眼光华!值得注意的

是,这里的“我”,没有个人的单独突出,没有“舍我其谁”的架势,他有机地、自然地融合在“书生”

、“同学”之间,他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他“在丛中笑”。这大概是“我”之力量的真正源泉吧?这大概是

“我”之信心的真正依靠吧?词作的思想意蕴到此处结晶了:谁主沉浮?“我”的“我们”,“我们”的“

我”!有了这,“万户侯”将化为“粪土”,正茂的风华将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在攀上了词作的思想峰巅之

后,最后三句,以意味深长的一问作收:“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内容是加重的,冲力是巨大

的,但问得很潇洒,举重若轻。所留恋者,难道仅仅是字面上揭出的湘江游泳之事么?非也。“我”和“我

们” 作为革命狂澜之掀动者的英伟形象,正神完气足地凸现于这结句的一问之中!
 
娄山关·忆秦娥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

意志。思想深远,气象壮阔,意境雄浑。
上片写向娄山关进军途中的情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

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

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视觉、听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

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

意志和英雄气概。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霜晨月”重复上句,固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这重复却承上启下

,恰到好处地又一次强调了行军的艰苦,从而引出下文对红军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之状的侧笔描写:

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进,蹄声细碎杂乱;军号声为凛冽的西风所切割和撕裂,断断续续,慷慨悲壮


那细碎清脆的马蹄声和断续呜咽的喇叭声交织一起,一阵阵,一声声,远远近近,汇合成进军的号角,沉

郁地回响在霜重寒凝、肃杀冷落的景中,生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格调,于是红军刚毅沉着的军

容、慷慨壮烈的意志就立即浮现在读者的面前,动人心魄。
下片抒写红军跨越娄上关后的豪情以及迎接新征程之艰辛的精神准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越。”换头一笔宕开,不写抢关夺隘的战斗过程,笔锋直插到跨越雄关之后。二句以议论入手,遒劲有力

。娄喊关雄伟险峻,岁不如李白《蜀道难》所说的“难于上青天”,却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

今却被英勇的红军所征服了,还说娄山关象铁一样的坚固呢?实际上当时的娄山关,周围险峰如剑陡立,

高耸入云,中间是十步九弯的山路;又有贵州军阀重兵把守。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根本未将其放在眼里

,迈开大步不就踏过了么?“从头越”三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

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

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论气象与意境,毛泽东此词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亦阔大沉雄,亦有苍凉之气。但这苍凉之中,却又

透露出昂扬豪迈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昂扬豪迈与冷峻沉重相交融,遂使这两句包含悲壮美,极富感染

力,读之使人感到一种哀兵必胜的壮烈情怀。
 
理解·探究·鉴赏
一、1、有关词的知识填空。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又称曲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_______________代。最初的词,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

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牌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每个曲牌

名都限定了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平仄、对偶及用韵等。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也有

一阕或三阕的。从字数上看,又可分为               (59字以下)、                          (59-91

字以下)和                           (91字以上)。曲调(即词牌)和词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联系,词牌

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所以写词(也叫填词)时往往在标出词牌后再加上一个标题。例如《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长沙”是标明所吟咏的内容。  
2、《沁园春·长沙》写于_______________年,是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

讲习所,途经_______________。面对绚丽的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

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3、故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①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


②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种韵,在古代四声中属于________声韵。
③“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这种形式叫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
①“马蹄”“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山”“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三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  B.悲壮  C.雄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做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

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

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依次写出这首词押运的字。
答:                                                                                      。
2、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答:                                                                                          

                                                                      。
3、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①写景的句子:                                                                            

                                                                   。
②景物的特点:                                                                                

                                                              。
4、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之一)险处不须看

”的理解。
答:                                                                                          

                                                                                              

                                                                              。
 
参考答案:
理解·探究·鉴赏
一、1、诗余  乐府  长短句  宋  小令  中调  长调词    词牌名
2、1925  长沙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 
3、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

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丽多彩,充

满生机。 
二、1、①忆秦娥  曲调  娄山关  内容
②烈、月、咽、铁、越、血  入
③叠句  强调某个意象
2、提示:
①悲壮的历程  ②也有象征意义  ③B或C
 
延伸拓展
1、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2、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了38年重游,所以这么说。
3、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4、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说经过了革命战火严峻考验

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