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DOC
  • 大小:  140K    7页
  • 时间:  2016-12

安徽省江塘中学九年级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2008年4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江塘中学九年级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2008年4月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
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被后人比作前途因经历挫折而光明的诗句是: , 。
⑵古代诗文中有很多表现民风淳朴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⑴~⑷题(11分)
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光阴荏苒,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三年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
(pàn),领略“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 ② ”,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 ”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 ⑤ ”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⑥ 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⑴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1分)
⑵文中“光阴荏苒”这个短语的意思是: 。请再写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 。(2分)
⑶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2分)

⑷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5分)
书 名

作者


主人公
姓 名



性格特征


名句
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心



4.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请仔细观赏,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5分)
⑴从福娃的名字中谐音出的一句话是: 。(2分)
⑵“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你最喜欢哪个福娃?说说你喜欢的理由。(5分)

⑶请你为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会场大门写一副对联。(4分)

⑷请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山的呼唤(20分)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5.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3分)
答:
6.文中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    ⑴白天的玉山:       ⑵夜晚的玉山:      7.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9.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5分)
答:                                                                          [二](20分)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称,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称大物用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下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就集中思维而言,要求人们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坚持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就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教改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和评价“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
10.作者在文中的主张是什么?(4分)

11.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都叙述了“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这两个典故,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2.习惯性思维的不足之处是什么?(3分)

13.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 和 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4分)

14. 试另举一例,说明什么是扩散思维。(5分)

[三]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之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①,有犯赃滥②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③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④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⑤又云:“仰⑥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节选自《包拯家训》,文中引用的家训出自合肥市包拯墓园内一块石碑上的碑文)
注释:①仕宦:做官。②脏滥:贪污财物。滥,贪。③亡殁:死亡。④大茔:祖坟。⑤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⑥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陶后鲜有闻 ⑶葬于大茔之中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⑵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17.《爱莲说》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与牡丹,其用意是什么?文章通过对三种花的评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情怀?(4分)

18.包拯家训主要讲述哪些方面的内容?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包拯什么样的品质?(后一问用《爱莲说》中的诗句回答)(4分)
三、写作 (5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
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九年级第六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4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等2.(11分)(1)畔(1分)(2)(2分)意思是: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或时间渐渐过去。示例: ① 光阴似箭② 日月如梭 ③ 白驹过隙(3)(2分)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4)(6分)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悠然见南山③后天下之乐而乐④ 安得广厦千万间⑤思而不学则殆 ⑥ 舍生而取义
3.(5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坚强,勇敢,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应该向保尔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4.(15分)(1)北京欢迎你(2分)(2)示例: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言之有理即可)(5分)(3)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4分)(4)略(4分)
二、阅读(55分)
[一] (20分)5.(3分)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6.(4分)(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鸟儿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7.(4分)童年登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 ,实现自己的心愿。8.(4分)照应标题,引起正文。首尾呼应。9.(5分)(略)
[二](20分)10.(4分)要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11.(4分)在第一段中的作用是引出论题,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证明创造性思维能够解决按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12.(3分)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13.(4分)创造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 14.(5分)(略)(举例要恰当,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 (15分)15.(3分)(1)洗涤(2)少(3)在 16.(4分)(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17.(4分) 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的可爱 。表达 了作者不慕请看图给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18.(4分)对后世子孙为官为人的要求。 能看出包拯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只答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可以)
三、写作 (55分)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