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孙权劝学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12

《孙权劝学》说课稿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孙权劝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孙权劝学》。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自主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如分角色表演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应为本文是自读课文,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 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学习板块:检查预习情况,导入课题

第二学习板块: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 
 2、感知文意
展示问题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2) 你在文中找到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了么?
3、观看动画,直观了解课文内容

第三学习板块: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2、分组竞赛,翻译课文。
3、文言知识积累
展示文言知识点,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第四个学习板块:品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并分角色朗读。

第五个学习板块:悟读课文,延伸拓展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请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