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的内容带有自传性质,所写都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这首叙事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同情,对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旧社会的诅咒和揭露。
全诗共13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交代“我”和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两人间的特殊关系。第二部分(第3—11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农民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第三部分(第12、13节)诗人从回忆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的礼赞。全诗贯穿一个“情”字,在表达方式上。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表情达意,用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反复等句式表达幽深曲折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解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大堰河的形象分析。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会在对具体的人或事的叙述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诗歌的背景,熟悉诗歌内容,理清抒情思路,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感情,感悟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通过预习,有谁知道作者艾青?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回答。有补充的吗?
2、艾青为什么写下这首诗?学生回答。
3、疑问:在“单元说明”中说,艾青在诗中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而诗题中却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是为什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明确(多媒体展示):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出生时由于难产,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就把他寄养在贫苦农民大堰河家,成为大堰河的乳儿。一直到5岁才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而只叫叔叔婶婶。大堰河在其家人眼中当作保姆,而在诗人心中却比亲生父母还亲。可见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艾青从小酷爱绘画,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美术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6年。1933年1月,没有画笔的艾青,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禁思念起把他喂养大的保姆,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写下了这首激情扬溢的成名作。
二、指导学法:
怎样读诗呢?
明确(多媒体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诵录音,对照课文,感受诗的感情。
2、快速阅读,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梳理诗的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3、学生交流、讨论。
4、学生汇报(可展开争论,互相补充)。
明确(多媒体展示):
段落
内容
感情
一(1、2)
交代“我”和大堰河的不同阶级地位及特殊关系
怀念与痛悼
二(3—11)
集中刻画大堰河的形象
眷恋与感激
(3、4)
“我”在大堰河家的情景
(5、6)
“我”回到家中的感受
(7、8)
大堰河的艰辛的生活
(9—11)
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同情与控诉
三(12、13)
交代写作目的,直抒胸臆
讴歌与赞美
四、探究大堰河的形象:
1、析第4节:
(1)朗读,思考:记叙了大堰河的哪些事情?
讨论,回答。
明确(多媒体展示8个场景):
搭好灶火之后
把我
抱在怀里,抚摸我
拾起鸡蛋之后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尝到饭已煮熟之后
包扎好伤口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2)这一切体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
讨论,回答。
明确:通过8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这对于“我”遭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啊。
2、析第7节:
(1)默读,思考: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
明确(多媒体展示):
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笑。
(2)思考:她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什么?
明确: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这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的纯朴、宽厚,易于满足。
3、析第8节:
找学生有感情朗读,思考。
(1)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
明确:深爱。
(2)讨论: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切糖、贴画、赞美、做梦。
(3)为什么说大堰河所做的梦也是体现了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这是大堰河对“我”的祝愿,期盼“我”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4、析9—11节:
(1)默读,思考:这三节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悲伤——悲愤——愤恨。
(2)朗读时如何体现这种感情的变化?
明确: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3)讨论:如何看待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明确;这是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控诉和诅咒。
5、小结:
(1)谁能对大堰河的形象做一概括?
明确: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命运悲惨,但她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纯朴、宽厚。她是神圣的母亲的代表,令人肃然起敬,让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一曲赞美的诗歌。
(2)艾青的这首诗仅仅是赞美大堰河一个人的吗?谁能读出诗中的句子?
明确:这首诗不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如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五、作业:
1、熟读全诗,感受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试着分析诗中的叙事方法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第一课时板书: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
内容
感情
形象
修辞
一(1、2)
交代“我”和大堰河的不同阶级地位及特殊关系
怀念与痛悼
身世悲苦地位卑微
二(3—11)
集中刻画大堰河的形象
眷恋与感激
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纯朴宽厚
(3、4)
“我”在大堰河家的情景
(5、6)
“我”回到家中的感受
(7、8)
大堰河的艰辛的生活
命运悲惨
(9—11)
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同情与控诉
三(12、13)
交代写作目的,直抒胸臆
讴歌与赞美
高尚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