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春望

《春望》教学设计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春 望
   杜甫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7、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五、学生朗读、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