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导入新课
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
言和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重、难点)
2.揣摩、赏析精彩的字词,体悟“走一步,在走一步”
的深刻含义,然后再多角度思考课文与人生。(重点)
导入新课
1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初读课文
1.圈划出文中你认为需要掌握和读 不准确的字词。
2.了解故事情节,并尝试概括故事。概括故事的时候注意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讲授新课
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字词积累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jiè
sŏng
yū
níng
chuò
nà
lín xún
jīng
xuàn
yì
在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和五个小男孩因为弹子游戏玩厌了,决定去爬悬崖。小伙伴们爬下了悬崖,我因为害怕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最后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成功脱险。
请同学们完整的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 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讲授新课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天气闷热是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2.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
讲授新课
3.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这些词语描
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状态:
心理:
讲授新课
4.说说“我”的脱险过程。
杰利带来了我父亲。(听见)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
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动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我每次只移动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产 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恐惧、害怕
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成功后的喜悦
作者在这次经历中从一个 的我
变成了一个 的我?
“我”的心理变化历程:
讲授新课
5.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
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
“前途茫茫”呢?
“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1.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讲授新课
2.“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却发现原来是我自
己。”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心理描写,“我”因为害怕只知道啜泣,而忘了自我的存在,这就将“我”害怕到了极点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讲授新课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 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激动啜泣
3.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并体会
其在叙述中的作用。
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让“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并
推动情节发展。
讲授新课
4.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哪些?并体会其中的作用。
移、踏、伸、探、踩、爬,生动地表现出“我”下山时
动作的小心谨慎和内心的恐惧。
讲授新课
5.“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并且踩到了它。”这
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表现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是站立的意思,不符合原意。
讲授新课
6.“我”和小朋友在游戏时被困在峭壁上下不来,“我”解决这
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进而信心大增,最后克服了困难。
多角度阅读
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
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举个例子说,从父亲的角度来读,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
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多角度阅读
父亲的角度
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多角度阅读
课堂小结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时,既要冷静;又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危险和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一步一步战胜困难。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老师寄语: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免费下载:本单元试卷或课文练习
如果试卷不会下载,请先学习下这个:免费下载教程
试卷内容非常多,可以拉到网页底部进行“翻页”“下一页”
当堂检测
1.课文主要写“我”( )的过程,写我
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 ),这几
个动词突出了我的( )的心理。
跟小伙伴们爬悬崖
伸、探、踩
小心翼翼
2.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
理变化:最初是( )、继而是( )
随后是( )最后是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 )。
亳无信心
萌发信心
信心大增
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