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 格式:  DOC
  • 大小:  46K    3张
  • 时间:  2015-03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教案人教新课标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两根吸管、一个图钉、一副三角尺。 每组准备:两个盛满水的玻璃杯、两枚激光灯、一个记分牌。 教师准备:软件、一副三角尺、一个大三角板、吸管、图钉、杯子、激光灯各一枚、红笔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不仅要看看大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要考验一下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是否能人人巧动脑、勤动手,齐心协力地迎接挑战!比赛规则:各小组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完整者不加分,补充完整者加10分。各小组有没有信心争第一!挑战开始。 [采用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学习方式,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二、新课:   教学角:   (1)动一动,想一想,制作活动角。   师:同学们,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用桌上的吸管与图钉,动手制作一个角吗?并想一想,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来,试试看!   学生自己动手做。   师:完成后,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答:将两根吸管的一头用图钉固定,角就做成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动一动,慢慢旋转角的一条边──(不断要求学生判断是角吗?)   (2)引申:电脑辅助把活动角演示成:   小组讨论: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3)摸一摸,说一说,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摸一摸,说一说,开始:图钉固定的这一点是这个角的什么部分?(顶点),两根吸管是这个角的两条───?(边)小组活动互相摸一摸,说一说。 小组得出结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画一画,教学画角。(配电脑演示)   师:那你会画角吗?让我们来一起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开始!教师强调:都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线,这一个点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线作角的边。   请看大屏幕,出示角的概念与符号,并集体读。板书:   [从摸、说→认识→画角,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操作理解、记忆, 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掌握知识]   (5)写一写,教学角符号的书写。   师生共同书写∠的符号,强调与小于号〈的书写区别。   (6)比一比,教学比较角的大小。   ②师:拿起手中角,想一想,怎样使它慢慢变大?一齐动动手,那怎样使它变小呢?请你说说角的大小变化,主要看角的什么部分?生用手示意并作答。(看两条边叉开的部分)。   出示: 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③小组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看谁的方法多?(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观察法、重叠、度量三种方法),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以动画。   ④游戏活动:   各小组同学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手快、眼快、口快!   请把手中的两个三角板,像老师这样放在桌面上:   教师说出其中两个角,学生动手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并请一、二位同学在演示台上演示,给答得快的小组同学加分。   [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反馈练习:请打开红色信封,完成信中练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10分)
  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角?(20分)   [在此教学环节设计,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的孕伏,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制作活动角中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的内容角的度量。] 三、全课小结,留下悬念。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结合板书,集体答(略)并揭示课题。   (2)奖励获胜组。 (3)出示教学用的大三角板一个:   学生用的同样的小三角板一个:   师:大三角板中的∠1、∠2、∠3、与小三角板中相对应的∠4、∠5、∠6角的一样大吗?角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边活动、边游戏、小组合作竞争的教学方式, 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教学做到有张有弛,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