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政治形势的变化:割据、兼并、统一
各国变法运动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 政治形势的变化:割据、兼并、统一
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战”的特点
七国兴衰与秦的统一
*
*
*
*
*
*
*
三 家 分 晋
田 氏 代 齐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斗,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日知录》是他撰写的学术笔记。
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二万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破魏,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余万
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走死河中二万
王政二年,攻魏卷,斩首三万
王政十三年,攻赵,斩首十万
《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军战绩
战国甲胄
弩
《孙子》十三篇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此必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史记·张仪列传》
二 各国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概况
商鞅变法
官僚制的建立
汉书·食货志
晋书·刑法志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鰌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阸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征)。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议兵》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典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官僚组织的建立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
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企至,必有大赏。”
五失:“夸以迣,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三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战国的士阶层
百家争鸣
*周朝其他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道”的另一特征,我想称它为“人间性”。……印度和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虽然也离不开世间的问题,但是世间问题在这种传统中毕竟是以超世间的形态出现的。换句话说,便是“把世间的问题变成神学的问题”。……希腊的哲学传统是从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探索开始的,这一向自然界追求永恒规律的训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思想家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人生问题时,他们同样要在人的内在宇宙中寻找不易之则。这就不免将人生界客观化而与自然界同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相形之下,中国古代之“道”比较能够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中国没有古希腊那种追究宇宙起源的思辩传统。……中国“道”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序的安排。……先秦诸子,包括讲“坚白异同”的名家在内,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上去。
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左传·昭公十八年》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庄子·齐物论》
君子……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 ——《荀子·君道》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实用理性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其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尽心上》
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荀子·大略》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战国策·燕策一》
士贵耳,王者不贵。 ——《战国策·齐策四》
(赵)威后问(齐)使者曰:“……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
“道”与“势”
儒家53家,836篇 道家37家,993篇
阴阳家21家,369篇 法家10家,217篇
名家7家,36篇 墨家6家,86篇
从横家12家,107篇 杂家20家,403篇
农家9家,114篇 小说家15家,1380篇
诸子共189家,4324篇
六略共38种,596家,13269卷(篇)
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不能相通。……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汉书《诸子略》后序
孔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孟子
李悝
吴起
商鞅
孙膑
韩非子
吕不韦
李斯
慎到
屈原
《史记》记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福建泉州老君岩
老子后来被道教尊为教祖。唐朝自称老子之后,追尊其为“太上玄元皇帝”。
帛书《老子》
周易
经
传
卦辞
爻辞
彖传
象传
文言
系辞
说卦
序卦
杂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