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格式:  PPT
  • 大小:  6.95M    45张
  • 时间:  2016-10

免费下载历史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研课PPT教学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研课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研课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研课PPT教学课件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时期
2、农业的进步
农具的进步
农作物的进步
犁壁 二牛抬杠 耧车
小麦 水稻 千亩桑麻
黄河壶口
黄河故道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办???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
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
是,臣遵旨。
你去修河吧。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汉明帝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耧车
汉代牛耕图
图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比当时的耕法效率高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时期
2、农业的进步
农具的进步
农作物的进步
梨壁 二牛抬杠 耧车
小麦(北方)
水稻(南方)
千亩桑麻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女主人辛追
素纱襌衣
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
  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研究竟耗费专家们13年的心血!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江苏徐州市汉兵马俑博物馆复制的“炒钢”盔甲
“炒钢”技术
铸铜业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玉器制造业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东汉市集画像砖
商业
三、商业的繁荣
1、东西二京
长安
洛阳
2、商业区

1.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的汉城一带,城门12个,
手工业作坊和集市大多聚集在城的西北部;城内街道均东西和南北向排列,十分整齐壮观。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最大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规模宏大
人口众多
设施完备
市场独立
特点:
东汉集市画像砖
长安城
西市
东市
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
答: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东西很不方便。鸟有益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
1、措施:盐铁官营,统一铸五
铢钱
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四、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
A、王景 B、史禄
C、李冰 D、窦固
C
A
找找感觉
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C
C
5、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和币 D、刀形币

6、我国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A
D
7、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8、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D、魏晋
C
A
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天的(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A
C
2.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3.议一议:1961年,日本奈良的古墓里出土了一把钢刀,背上有东汉皇帝的年号。这刀是带到日本的,还是日本制造的,目前还不清楚。我国史书记载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近代这枚金印又在日本被发现。你怎么看这些事?说说看。
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