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 主 梳 理
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________,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是________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________性质,如干湿地区。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条件,并对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理差异
指标
方法
空间单位
区位特征
边界
明确
过渡
地理环境
区域发展
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
30°
长江
东北地区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水稻土
水田
低于
黑土
旱地
高于
贫乏
石油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
重工业
水田
畜牧业
油菜
大豆
发达
综合性工业
以练促记
(2012·北京丰台区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乙地
B.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
C.乙、丙两地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
D.甲、乙两地降水多、地势陡,多滑坡等灾害
(2)图中 ( )
A.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B.②河流经我国地势一、二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实现阶梯式开发
解析:(1)甲为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乙为三江源地区,丙为横断山区,太阳总辐射量乙最丰富,昼长的年变化纬度越高变化越大,丙地纬度最低,甲地纬度最高,所以甲地变化最大,丙最小;甲、丙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丙地地势陡峻,多雨易发生滑坡灾害。(2)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②河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最终流入海洋,参与海陆间水循环;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③水能实现阶梯式开发。
答案:(1)B (2)B
知识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________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________。
2.农业社会:丰富的________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________和________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该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________,耕地破碎,导致农业生产________,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较________,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地理环境
缓慢
劳动力
桑蚕
棉花
少
规模较小
低
以练促记
(2012·广东重点学校联考)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在阶段Ⅰ“地广人稀”,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广布的湿地 ④炎热干燥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均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解析:(1)结合图例读图,分析不同图例在图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合所处环境分析原因。从阶段Ⅰ图可知湿地多、土质黏重、水系稠密等。(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的图上读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传统工业部门增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集中。
答案:(1)A (2)D
要 点 突 破
要点一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特别提醒
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一定存在差异,而不同的要素对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可以找到其共性,也可以发现区域间的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外地的经验,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做到因地制宜。
学以致用
下图中各点对应的数字从上到下依次是海拔高度(m)、年降水量(mm)、年均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解析:解题时要联系图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差异的原因。(1)图中资料表明①比②地的年均温高,图中两地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表格中②比①的海拔高度高出2891 m,这正是两地气温相差的主要原因。①位于东部沿海,③却深处我国西北内陆,海陆位置的差异是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2)由图可知,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又能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影响,降水量必然很大;而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很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3)⑥、⑦两地同位于海南岛上,⑥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⑦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差不大;但由于海南岛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⑥地由于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所以降水量大大减少。
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平均气温较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平均气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
要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1)横向分析: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2)纵向分析: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学以致用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2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1)由图1可知,区域发展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2)由图1可知,区域发展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如图2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如图2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如图2中B点)。
答案:(1)B (2)C
高 分 跨 栏
热门考点
【命题规律】
从考查内容看,“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在高考中经常考到。
新课标省区自主命题,考查内容的本土化将会使高考能力立意更有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重视乡土地理知识的考查,如以省区自然或人文的区域热点为素材或情境,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综合考查对乡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例】 (2011·江苏地理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3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①
②
③
④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两省区三大产业比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2)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大产业比例的差异。(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5)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
答案:(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解题秘笈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例】 (2012·广东卷)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解析:(1)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知,淤积作用明显是水深较浅的乙、丁两处,水深大于5m的是甲、丙两处。(2)此问可从图1中直接看出: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和建筑用地。(3)从图中可知,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都是分布在沿海港口附近。微电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则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4)结合材料提示“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和所学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来回答。(5)抓住关键词“F围垦区”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重点从生活环境和环境污染方面来分析回答。
答案:(1)乙 丁 甲 丙
(2)旱地 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识图技能
区域分布图的判读
1.典型图表展示。
区域分布图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虚拟区域分布图(如图甲),此类分布图主要是指大比例尺的地图,展示的是局部小区域的地理事物的现在特点;一是经纬线区域分布图(如图乙),此类分布图主要展示的是某区域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包括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图。
2.判读方法。
(1)读图名。一幅区域分布图的图名往往也反映该图的专题属性,或体现出该图展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图甲中的图名为“区域地形图”,说明图中重点反映的是区域地形组成特征;图乙中的图名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分布图”,说明体现的是区域干旱现象的分布特征。
(2)读图例。图例反映出区域分布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含义,依据图例可以在图中看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如图甲与图乙中的河流、山峰等。
(3)析组成。一般的区域分布图往往标注了经纬度信息,对此可以进行区域的定位,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的地理事物的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如图乙表示的是我国的豫西地区,图中的组成要素主要是年平均干旱数等值线、山峰、河流、水库、城市等,其中等值线分际亲钪饕淖槌梢亍
(4)判特征。区域分布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是考查的着眼点,如图乙中依据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值线的数值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该地区干旱现象出现的频率的变化特征,并由此推断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例】 (2012·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表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1)此问关键是对“地形”的理解,区域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和海岸线特点。根据图中等高线密集程度和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R河为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携带泥沙、地势、流速和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抓住“自然”关键词。(3)根据表中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变化,可以总结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的这种变化,说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4)R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巩 固 落 实
1.(2012·杭州一模卷)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大小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1)本题结合中国地理相关知识考查区域划分的指标。干湿区的划分指标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反之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点。干湿区的界线具有过渡性。
答案:(1)C (2)A
2.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1)~(2)题。
(1)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水源 D.经济发展水平
(2)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
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
C.两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
D.降水是两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解析:(1)B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只能在有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属于绿洲农业;绿洲一般分布在山麓的冲积扇或洪积扇上,呈带状或点状。(2)河流①是雅鲁藏布江,由于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该河流最后注入印度洋,是一条外流河;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区。河流②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该河下游地区在冬季断流,因此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两河流经地区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
答案:(1)C (2)A
3.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区域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区域开发的角度看,塔什库尔干和白沙县共同的优势资源有哪些?
解析:依据轮廓可判断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1)河流水文特征与气候、植被等有关,海南岛降水丰富,雨季长,植被茂盛,终年高温,故流量大,夏季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流量小,流程短,冬季断流。(2)甲地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于棉花种植。乙地位于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形成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3)塔什库尔干和白沙县山地等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具有非凡性等特征,是共有的可供开发的优势资源。
答案:(1)小 短 断流 放射 大 长 小 无
(2)甲地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乙地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3)山地等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