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7讲 东亚—日本 中亚
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3.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结合本区最新发生的地震灾害,分析地震频发的原因。
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东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3.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中亚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东亚
1.为什么东亚东部地区的交通便利?
答案:东亚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交通线路的建设,海岸线曲折利于港口的修建。
1.位置:位于_____东部,太平洋西侧。
2.范围:包括①_____、中国、②_____、③韩国、④_____。
3.差异
亚洲
蒙古
朝鲜
日本
青藏
平原、丘陵
温带大陆性
众多
二、日本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 ~ 45°N ,125° E
~ 150°E
1.位置 海陆位置:东临A_______、西邻B_______,隔G朝鲜海
峡与_____相望
2.范围:领土由C_______、D本州、E_____、F九州4个大岛和数
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太平洋
日本海
韩国
北海道
四国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_________,有利于渔业、造船业、
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2)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_________气候,南部为_______
_____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优良海港
山地和丘陵
温带季风
亚热带
季风
水能资源和森林
4.人文地理特征
2.日本的农业生产为什么采用小型农业机械?
答案:日本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受地块的限制大,大型机械生产无法进行,仅能使用小型农业机械。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区:ⓐ京滨工业区、ⓑ_____________、ⓒ阪神工业区、
ⓓ_____________、ⓔ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_____、汽车、_____、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_____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
菜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_____。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名古屋工业区
濑户内工业区
机械
电力
小型
前列
三、中亚
3.地理位置对中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答案: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纬度位置:位于35°N ~ 55°N
1.位置
海陆位置:地处_________中部
2.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1_______
_____、2乌兹别克斯坦、3___________、4吉尔吉斯斯坦。
3.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
内流河:A_______、B锡尔河
(2)河流
外流河:C___________
(3)湖泊:都为内流湖,如:D_____、E咸海、F___________。
亚欧大陆
土库曼
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丘陵、平原
阿姆河
额尔齐斯河
里海
巴尔喀什湖
(4)资源。
里海
哈萨克斯坦
4.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图兰
(2)交通。
①历史:丝绸之路。
②现代:亚欧大陆桥
a.起止点:东起Ⅱ_______,西至Ⅰ_______
加强了我国_______的联系
b.意义
加强了我国同_____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
连云港
鹿特丹
东西部
中亚
1.东亚为什么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1)冬季。
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2)夏季。
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海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
2.日本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和以下因素有关:
(1)地形: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
(2)资源:日本本土矿产资源短缺,为了发展经济需从国外进口矿产资源。
(3)经济:日本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这和其国内消费有限,产品依赖进口有关。
结合上面的因素,日本将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可大大节省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3.日本工业布局包括哪两种转移?
(1)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2)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4.试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
乌兹别克斯坦的“白金”指的是棉花,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棉花种植使其成为“白金之国”。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合长绒棉的生长。
(2)地形:地处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地形平坦,适宜棉花的生长。
(3)水源:阿姆河、锡尔河为当地的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5.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对我国的能源战略有什么影响?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典例】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并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地图阅读能力,属于“大区域——小尺度——教材原理”的命题思路。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合相关知识来推断。如在分析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时,要结合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如洋流、地形等)综合思考。
答案: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温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读图技巧】区域等温线地图的判读
等温线是指由温度相同的点构成的线,其包括大气的温度和海水的温度等多种类型,其数值和形状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因素对温度的影响,具体的判读过程和方法如下:
1.等温线的走向
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变化,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
(3)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
2.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差异的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稀疏,气温差异小,稠密,气温差异大。
3.等温线的弯曲
(1)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最热月相反。
(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4.等温线的闭合
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从而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夏季盆地和谷地不易散热,气温较高,冬季盆地和谷地周围的山岭阻挡了冷空气的进入,气温也较高;山顶的情况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