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权威解读】 1.了解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沼泽
滩涂
水库
稻田
3.湿地的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 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陆地与水体
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
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洪涝灾害
四、保护湿地——案例措施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退田还湖
疏浚河道
误区警示
高原、山地地区没有湿地的分布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高原上的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地等都是湿地。如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巧学易记
对湿地作用的理解
理解和记忆湿地的作用可从“水”、“生”“气”三个关键字入手。湿地之所以湿的原因是因为水较多,首先想到的就是“水”,这里水的含义包括提供水资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有了水才有“生”、“气”,这里的“生”指的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气”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归纳总结
(1)湿地保护的两个原则
①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②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2)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①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考点一 湿地资源的功能
【图解考点】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融会贯通】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调蓄洪水
洪水
调节气候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
水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洪水
生物多样性
【对点演练】
1.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答案 (1)B (2)D
考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图解考点】
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融会贯通】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 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 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沉积物
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加剧
水草繁茂
减少
泥沙量大增
湖沼
海滨滩涂
营养物
富营养化
【对点演练】
2.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资料对某一环境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第(1)题,统计图直观反映了洞庭湖逐渐萎缩的趋势,其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要从当地、上游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第(2)题,注意区分生态和经济价值,然后一一列举即可。第(3)题,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对症下药,根据原因找对策,有的放矢。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
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湿地资源变化图表的解答方法
湿地资源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考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判读分析。综合近几年高考,判断方法归纳如下:
1.数据的对比分析
结合表中所列举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归纳,观察其变化。例如:下图(2011·安徽文综)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对比数据可以判断,湖泊面积明显缩小。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2.影响的利弊分析
结合数据变化的判读,观察湿地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联系所学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联系设问要关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题要全面。
3.语言的合理组织
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学会合理地组织语言答题。如(2011·北京文综)读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吸收……”可总结为“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降低……,吸附……”可总结为“防风固沙”;“蒸腾水汽……”可总结为“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根系固持土壤”可总结为“保持水土”;“……吸收一定量的降水”可总结为“涵养水源”;“……物种提供栖息地”可总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4.措施的归纳总结
对于不利的变化经常会考查其治理的措施,要注意两点:
(1)保护不是不能开发,而是要合理开发。
(2)除退田还湿之外,还要注重管理和法制建设。
【例】 (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考向 湿地作用、治理与保护(3年3考)
(2011·天津文综,6~7)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
A.c B.d
C.e D.f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第2题,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
答案 1.D 2.C
3.(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解析 (1)湿地的形成跟当地的地势、气候等因素相关。②③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多。由图示等高线分布特点看出,②地位于沿河地带,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③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滩涂较多。(2)④地位于巴西热带雨林区,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加剧气候变暖,并引起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多等问题。
答案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2010·四川文综,36)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1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解析 解答该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依据经纬度位置确定乙地为三江平原,然后从纬度、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2)充分理解湿地“地球之肾”的含义,分析湿地的生态意义;(3)依据经纬度确定丙地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推断其自然景观。
答案 (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2)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