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最新考纲】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权威解读】 1.理解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运用整体性分析地理环境的演化和变化。2.理解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四种基本规律及产生的主导因素。3.能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环境演变的历程
(2)生物灭绝的重要时期: 末期和 末期。
→
化学演化
生物演化
古生代
中生代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 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增强,导致全球 ,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 和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 与 的关系。
适应和改造
温室效应
变暖
自然规律
诱发
加剧
社会经济建设
环境生态保护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由 、大气圈、 、土壤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
2.整体性的表现
(1)要素间是 和 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甚至 的改变。
(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 ,还会对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其他要素
整体
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其他地区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
物质基础
物理
化学
水热状况
性质
强度
形成
发育
有机物质
土壤肥力
自然
综合体
垂直气候
植被
理化性质
快
慢
成土母质
气候、生物
太阳辐射
温度
蒸发量
水分
4.意义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导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
提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热量
纬线
纬度变化
低纬度
中高纬度
降水量
沿经线
经度变化
温度
降水
等高线
垂直
低
高
地形
气候
地势剖面
四、主要陆地自然带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 条件的制约。
热量和水分
湿润和半湿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半湿润、半干旱
温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归纳
巧用化石判地层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它们生活的遗迹。
(1)理论依据:①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②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
(2)方法:掌握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的规律,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地质年代。
贴士
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含义可用下图所示来理解:
思维拓展
当今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都是忽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造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会成为此部分知识的考点。
特别提醒
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地理要素中,生物圈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物种减少等。
方法技巧
地域分异的判断方法
地域分异的判断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是垂直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分异。
巧学易记
自然带分布的记忆技巧
在记忆自然带分布时可联系主要气候的分布,理解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结合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巧记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分布。
方法技巧
判断农业发展是否因地制宜的方法
第一,根据主要的自然条件指标。例如,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没有灌溉水源不能发展农业;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植水稻;年积温小于3 400℃的地区适宜发展春小麦种植;坡度大于25°的地区不宜修筑梯田。
第二,看土地利用方式是否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协调一致。例如,低山丘陵地区宜林不宜农,干旱、半干旱地区宜牧不宜农,沼泽地宜水不宜旱等。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解考点】
整体性的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整体性的表现
建议同学们选择典型区域,掌握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实质上把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1)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地理环境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 (4)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融会贯通】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注意抓住其内涵和表现两个方面。所谓内涵是指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 、 、 、 、 和 等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 循环和 物质循环等,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
大气
水
岩石
地貌
生物
土壤
大气
水
生物
岩石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 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保持 ,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
协调一致
整个环境
【对点演练】
1.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答案 (1)A (2)D
考点二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图解考点】
水平分异规律对比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布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二者比较如下:
垂直分异规律中的自然带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融会贯通】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又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它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温带荒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冰洋
西风
热带草原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低纬度
高纬度
暖流
寒流
热带荒漠
降温减湿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大西洋
温带荒漠
绿洲
冰雪融水
地下
热带荒漠
绿洲
特别提示:地方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方面。
①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②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③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④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对点演练】
2.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③处气候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主要和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3)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 )。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
解析 (1)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③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有关。(3)根据①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带即可判断。(4)丙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非地带性 地形 (3)C (4)丙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表面有蜡质。
考点三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因素分析及判读
【图解考点】
图解影响雪线的因素
雪线的判读方法
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1)山地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融会贯通】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低
高
偏高
上升
下降
上升
上升
上升
低
【对点演练】
3.(2012·江苏高考,1~2)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看出,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第(2)题,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降水、地貌等。其中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答案 (1)C (2)A
考点四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图解考点】
形成
分布
【融会贯通】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如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 气候、热带草原带与 气候。②注意热带沙漠气候和 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 ”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 ”叶林带。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硬
阔
④ 气候和 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 ,200~400 mm为 ,在200 mm以下为 )。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森林
草原
荒漠
【对点演练】
4.下图是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
B.⑥自然带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②自然带与⑤自然带形成原因基本一致
D.④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2)图中自然带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
A.① B.⑤
C.④ D.⑥
解析 第(1)题,①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⑥为热带草原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②和⑤虽然都是热带雨林带,但是成因截然不同,⑤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形成,而②主要因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而形成。第(2)题,通过上题解析可以判断①⑤⑥三个自然带在我国都没有分布,④为温带草原带,在我国有分布。
答案 (1)D (2)C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典型图表展示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读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例】 (2011·江苏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A
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年6考)
解析 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
答案 A
2.(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 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 C
3.(2012·上海地理,47)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4.(2012·浙江文综,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考向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3年6考)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到兰州再到酒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
答案 D
5.[2012·广东文综,40(2),易]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解析 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近,热量相差不大;水平方向上,从沿海到内陆植被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 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水分
6.[2012·江苏地理,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分异规律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7~8题。
考向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年7考)
7.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一是明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域分异的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二是读懂图示含义。第7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是温带草原带。第8题,OF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山麓水平自然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
答案 7.B 8.A
(2010·福建文综)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解析 第9题,左图显示的是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从东向西逐渐增高;右图显示的是纬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第10题,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由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可知,该地区雪线高度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答案 9.D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