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地理课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2015·权威预测] 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核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某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这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和高频考点。题型多延续非选择题形式。
01 教材基础夯实
一、荒漠化的含义与表现
1.含义: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 现象。
2.产生原因: 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①干旱、半干旱
②土地退化
③气候变异
3.过程

4.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和 。
④石质荒漠化
⑤次生盐渍化
[易错易混] 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1.荒漠化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提示:荒漠化内涵比较广泛,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凡是土地自然生产力下降、丧失造成的土地退化都是土地荒漠化,半湿润地区也有发生。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⑥荒漠
⑦草原
⑧载畜量
⑨绿洲
⑩灌溉
⑪水分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⑮气候异常
[特别提醒]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气候的干旱使许多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环境。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脉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1)预防 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 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问题。
(5)控制 。
[易错易混] 荒漠化防治中应以“防”为主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片面的。
02 核心要点研究
考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知识必备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技法点拨
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落实体验
1.下图是世界各大陆(除南极大陆)荒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洋流与②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有关的是(  )
①加那利寒流   ②西澳大利亚寒流   ③千岛寒流
④秘鲁寒流 ⑤本格拉寒流   ⑥加利福尼亚寒流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②④
(2)影响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产生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大陆面积和轮廓   ②过度放牧和樵采   ③纬度位置
④垦耕 ⑤海陆位置   ⑥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解析】 (1)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与其形成有关的是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
(2)由图可知,①为亚欧大陆,④为南美大陆,亚欧大陆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南美大陆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
【答案】 (1)A (2)D
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知识必备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形成原因
①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②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主要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落实体验
2.下图为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水土流失—退耕还林 Ⅱ:湿地破坏—退田还湖
B.Ⅰ: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 Ⅱ:森林破坏—合理采育
C.Ⅰ: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 Ⅱ:黑土流失—合理垦殖
D.Ⅰ:草原退化—合理放牧 Ⅱ:沼泽萎缩—退耕还湿
(2)下列地理事象与Ⅰ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扩张关联较大的是(  )
A.华北春旱严重
B.北京春季沙尘暴频发
C.华北部分城市地面沉降
D.近年来北京冬季雾霾频发
【解析】 (1)读图可知,Ⅰ类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当地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出现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的问题,防治措施是合理放牧、退牧还草;Ⅱ类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区,当地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森林破坏严重,防治此问题的措施是合理采育。
(2)春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荒漠化土地的扩张,为北京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动力、物质条件。
【答案】 (1)B (2)B
03 经典考题研究
例1—荒漠化与沙尘暴
【典型例题】 [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
【了解意图】 
本题以沙尘暴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影响的分析能力。
【获取信息】
[提示] 塔里木盆地 干旱 稀少 村庄 农田 公路 沙化 风力 植被 防护 防风固沙 盐碱 参与 宣传 募捐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例2—荒漠化防治
【典型例题】 [2012·海南地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表:我国某区域1999年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了解意图】 
本题考查关于生态保护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结合材料内容以及图表相关数据,确定地理区域。
【获取信息】
[提示] 1.沙地 草地 干旱半干旱 2.耕地 沙地 草
[答案] (1)B (2)D
【特别提醒】 
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获得答案。
04 学科素能培优
答卷现场系列4——多角度思维解决回答不完整问题
【热考秀】 [2012·重庆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正确答案]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地盐渍化 ③水资源短缺加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角度说】 
1. 规范审题
(1)回答问题,要认真审题。首先看题目,其次看分值。根据分值考虑从几个要点进行回答。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不当带来的影响有:
①植被破坏造成荒漠化;②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③生态系统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扩大耕地会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2. 现场评分
本答案回答不够全面,只答出资源开发不当引发的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的灌溉引发的土壤渍化,水资源短缺则被忽视,因而失分严重。
3. 借题说事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评价角度,评价类问题应该是一类较为容易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评价角度一般从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