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地理课件

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免费下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自转的基本特点
定义

绕转中心

周期
方向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局部经纬网图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纬度
海拔
2、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地转偏向力
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应用:发射导弹,修建码头,淘金,观潮等。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据此分析: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
恒河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孟 加 拉 湾
东岸
某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A、B
沉积较重
冲刷较重
冲刷较重
沉积较重
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严重的河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b>a ②a>b>c ③表示南半球④表示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A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晨 昏 线
夜半球
昼半球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晨线
N
S
昏线
A
B
C
A
B
C
结论:
侧视图中,左夜右昼为晨线,左昼右夜为昏线。
A
B
C
S
晨线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A
B
C
A
B
B
B
C
C
C
A
A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月22日2时 B.12月22日14时
C.6月22时20时 D.6月22日8时
B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
南极圈及以南出现了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再结合1800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是昏线,推知1800经线为18点。
北京时间:
18-4=14时。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二分日:
重合
非二分日:
成一个夹角
夹角大小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度为极昼极夜范围出现的最低纬度。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二分日:
平分所有纬线圈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
非二分日: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昼弧长,夜弧短
昼长夜短
极昼区域全是昼弧
直射点不在的半球
昼弧短,夜弧长
昼短夜长
极夜区域全是夜弧
赤道:
全年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
全年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

24h — 昼长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昏赤交点
A
B
C
D
6:00
18:00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12:00/0:00(24:00)
③地方时和时差
概念
特点:
东早西晚(东边钟表时刻更大)
计算方法:
a、定东西

b、算经度差(同减异加)

c、算时差( , )

d、算时间(东加西减)
15o/h
1o/4m
a、定东西

b、算经度差(同减异加)

c、算时差( , )

d、算时间(东加西减)
15o/h
1o/4m
④时区和区时
划分时区的必要性
时区的划分方法:
国际标准时间
和时区相关的计算
已知经线,求时区数:

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
已知时区数,求该时区经度范围:
(结果直接取商,余数舍去)
时区数×15o
该中央经线度数±7.5o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类似)
15o/h
1o/4m
a、定东西

b、算时区差(同减异加)

c、时区差=区时差

d、算时间(东加西减)
从区时到日界线
例:若北京时间为7月1日19:00,则西十区的时间是?(不考虑人为日界线)
若西十区在东边,

区时之差为6h,

故,西十区时间为
7月1日19:00+6h=7月2日1:00
若西十区在西边,

区时之差为18h,

故,西十区时间为
7月1日19:00—18h=7月1日1:00
—24h=7月1日1:00
人为日界线
特点:
固定的,位置
不会发生变化。
问题:仅依靠人为日界线能把全球划分为
两个日期吗?为什么?怎么办?
自然日界线
概念: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相对。)
特点:
不是固定的,会发生变化。
(地球上的任意一条经线都可能是0:00经线)
地球上新旧日期的范围
结合地方时、区时的特点(东早西晚)可推知:
180o
0:00



0:00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以西是旧的一天;

180o经线以东是旧的一天,以西是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旧的一天的范围是:
3、公转的基本特点
概念,绕转中心,周期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方向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图示日期是?
4、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形成原理

大小

回归年

二分二至日
(北半球)
黄赤交角的意义
①南北回归线所在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北限/南限
热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互余
③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范围大小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黄赤交角为45o,则温带消失。
5、公转的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日出、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太阳周日视运动等。
③四季五带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无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和秋分日全球
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
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入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2)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
下午
a
早上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H
90°S
纬度
66.5°
23.5°
66.5°
90°N

60°
30°

冬至
23.5°
23.5°
春秋分
夏至
绘制二分二至日全球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
春秋二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等纬距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 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3+2方法突破)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房屋朝向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计算楼间距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专题] 太阳视运动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问题
【一】太阳出没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规律1: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
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一】太阳出没方位
2.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规律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
【一】太阳出没方位
3.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规律3: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除极点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
北落(极昼地区除外)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
南落(极昼地区除外)
【一】太阳出没方位
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
反之则日渐偏南。
【一】太阳出没方位
【二】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二】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二】正午太阳方位
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二】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位于头顶。
★直射点以北地区(除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除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二】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
相对观测地而言,太阳直射点偏北,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北方;太阳直射点偏南,正午太阳就位于正南方。
【二】正午太阳方位
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
规律1:
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规律2:
观察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规律3:
观察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规律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升,正北落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N
S
E
W
A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1)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甲 丙 丁 乙
D.甲 乙 丙 丁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
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到西南方向落下
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到正西方向落下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下题:
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不定项)
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
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2009天津)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规律: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规律:极昼圈至极点之间的区域: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1
2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右图表示某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0°N,120°W B. 60°N,60°E
C.70°N,120°W D. 70°N,60°E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地平正北方向 B. 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 地平正东方向
等太阳高度线图
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是平行光线
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距离直射点越近,其太阳高度就越大
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点其太阳高度也相同
温馨提示
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其太阳高度为最大90度;此时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周围递减,到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减小为0度。
1.等太阳高度线:

2.分布规律:
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晨昏线递减
晨昏线上的点与直射点的距离为90*111
N
S
A
等太阳高度线图就是用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
其实质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与五带
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划分
我国传统:以四立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为起点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春秋两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天文上
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5,。。。。。。
南半球:春季,9-11,。。。。。。
五带
依据
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
年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
南北温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无直射和极昼夜
南北寒带:在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提醒:五带的范围会随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