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地理课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课件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
2、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3、轨道:
(1)形状:
(2)特点: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
一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6、近日点和远日点
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较慢。
每天约59′,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平均30km/s,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4、周期: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较快。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
2.太阳位置“相反”:北“右”南“左”








7、图示
8、公转与自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直射点: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3)周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北极
南极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太阳光
太阳光
太阳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4)回归运动示意图:
春分
(5)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下列各题中,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的:
A:25°S  30°W
B:25°N  25°E
C:20°N  30°E
D:23.5°S  60°W
C
例 :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例: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热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温带范围变小
3、产生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过度季节。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气候四季
我国:以四立为四季的起点
欧美: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3 4 5 春 6 7 8夏
9 10 11 秋 12 1 2 冬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12个小时。
②、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
极夜
昼长
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
夜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③、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极夜
极昼
夜长
昼短
昼夜等长
夜短
昼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例、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3—6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A
D
B
A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公式一:昼长+夜长=24
公式二:昼长=昼弧/15°
公式三: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
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3、日出时间=12-昼长/2
4、日落时间=12+昼长/2
同一天,同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昼长相同。各地的昼长与另一半球同纬度各地的夜长相等。
例如:某日20°N的昼长为13小时,求20°S的昼长?
记忆知识点:(规律总结)
A
B
如图所示:A地与B地的纬度值相等。
两地的昼长相加等与24小时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北白昼越长
昼短夜长,越
往南白昼越短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长
总结: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2.22—6.22 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6.22—12.22 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
太阳直射点向哪侧运动,则哪个半球昼长递增,夜长递减。
1、12月2日到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 律是:
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
2、极昼现象从北极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
A、从春分到夏至 B、从秋分到冬至
C、从夏至到秋分 D、从冬至到秋分
3、5月1日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哈尔滨
小练习
4、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5.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半球昼一直增长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 ;C 。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 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全年昼夜等长
66°34′S
A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7、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 最大
A
D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也叫太阳高度角
夜半球:太阳高度<0°
昼半球:太阳高度>0°
2. 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地方时 点)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地平面
12:00
晨昏线:太阳高度=0°
H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着重标出正午12:00的经线
练习1:读下图,填出A、B、C、D的太阳高度
(1)A B C D ————

A
B
C
D
12
<0°
>0°
=0°
90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θ
H1
A
a
θ
a
H2
A
H1=
H2 =
正午太阳高度角(H)= 90°- 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θ-a
θ-a
?
90°-( θ-a )
?
θ+a
θ+a
90°-( θ+a )
B
C

40°N
26°34
北京
纬度间隔
练2:
求北京(40°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S
23.5 °N
23.5 °S
60 °N
60 °S
N
0 °
90 °
66.5 °
30 °
30 °
66.5 °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着纬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S
23.5 °N
23.5 °S
60 °N
60.5 °S
N
0 °
90 °
66.5 °
53.5 °
43.5 °
23.5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着纬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90°
60°
30°

南极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
0 °
90°
60°
30°

北极圈
2.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3.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
相等
两地的纬度差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等纬距递减。
例、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5°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C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①在回归线之间的纬度:
=23°26′+当地纬度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纬度:
=46°52′(固定值)
③极圈及其以内的纬度:
=90°-当地纬度+23°26
(即为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 。
特殊的太阳日变化图
图C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直射在这条纬度上。
图C
图D
该日的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说明该地发生极昼现象
特殊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
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X
总结:
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1.确定地方时
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以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推算出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确定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练习: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为82°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点,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例、上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 )
A . A B. B
C. C D. D
D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太阳往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
南半球 ,太阳往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太阳高度角较小
太阳高度角是900
太阳高度角更小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5)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北半球
南半球
α
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器倾角,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所以α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7)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
1、太阳周日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问题:

北半球大多数地方
冬半年
夏半年
东北升西北落
东南升西南落
春秋分
南半球大多数地方
夏半年
冬半年
东南升西南落
春秋分
东升西落
东北升西北落
东升西落
2、地球各纬度日影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回归线之间:
影子永远朝北,地方时为12点时,影子朝正北。
影子永远朝南,地方时为12点时,影子朝正南。
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
3、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
正南方向;南极点相反。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