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世界地理南极地区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南极地区
【教与学目标】
1.南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极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6.能够在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7.能够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
4.理解对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1、位置、范围与面积
(1)范围: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各一部分。主体部分是南极洲。
(2)位置: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其他各大洲相距较远,孤立于地球的最南端(图)。从交通位置来看,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最短航线的中间基地。面积1400平方千米,在七大洲中排第五。
2、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冰雪高原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 2 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南极大陆的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2)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①酷寒:南极洲气候属于极地冰原气候。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又有很长的时间是极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表面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海拔高度大,使南极洲成为全球气温最低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可达一89.2℃。
南极暖季:11月~次年3月,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全球极端低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A.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B.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
C.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D.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是,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极夜时间南极(186天)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E.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②干燥:
南极大陆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5 mm,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 mm,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有“白色沙漠”之称。
③大风: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 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3)自然资源:丰富
①淡水: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成为七大洲当中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体积占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
②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南极洲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南极洲人们发现了220多种矿物,尤其是煤、铁资源丰富。在维多利亚地有储量可观的煤,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图).
③生物:南极洲生物资源也很丰富,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动物主要有企鹅、鲸、海豹、磷虾等,企鹅是南极洲的象征。
3、人文区域特征:科研价值
(1)天然的实验室:南极洲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世界科学考察站: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240多个科学考察站。
(3)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①建立时间:我国先后于1985年和1989年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考察站。
②长城站位置: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62º13′S,58º58′W);
③中山站位置:位于印度洋沿岸(69 º22′S,76º22′E)。
④对人类的贡献: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确定了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80º22′22″S,77 º21′11″E),海拔4 093米,至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
(4)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南极条约》
南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为保护这块土地不被侵害,人们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规定南极洲的利用只能同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里放射性废物。我国是《南极条约》的缔约国。
例题一:(本题共15分)2007—2008年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International Polar Year)。活动于2007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启动。全球63个国家的5万多名研究人员将开展228项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地球两极,关注人类的未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制定了“IPY中国行动计划”,其中普里兹湾一埃默里冰架一冰穹A考察计划(PANDA计划)成为IPY核心科学计划之一。
(1).填表比较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的异同点
极
暖
南极地区主体是南极大陆南,四周被三大洋围绕;
北极地区主体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大洲。
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每空1分)
(2).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冰穹一A至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
为 千米(提示: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在冰穹一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有。
数值在1050—1100千米均给分
海拔高、空气薄,极度干燥、
水汽含量极低,大气透明度好,望远镜观测几乎不受任何大气干扰(共2分)
(3).我国科学家提出的PANDA计划包含对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涉及大气圈、冰圈、
圈和 圈,观察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
岩石圈(地壳圈)
生物圈(每空1分,共2分)
(4).研究全球变暖对两极的影响是本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最主要的课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因素有: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
科学家预测之一: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科学家预测之二:全球洪水、旱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
请你就下面的地理要素任选一项加以预测并说明预测理由。
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②热带气候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燃烧矿物质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
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
增大: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使热带气候的范围向南北两侧延伸
(5).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大气圈中的臭氧主要集中的 层,而臭氧洞的形成跟对流层高度有一定关系,请在下图中用曲线绘制全球不同纬度的对流层厚度示意图。
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烃
平流层
例题二: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9~11题。
(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 )
A.先东北、转东南
B.先西南、转西北
C.先东南、转东北
D.先西北、转西南
2,4,6
(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昼时间a比b短 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
(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
A.0时 B.2时
C.20时 D.22时
C
A
B
例题三: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读图3,回答7~8题。
(1)度夏站位于黄河的 (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 ( )
A.太湖处于全渔期
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
C.新加坡昼短夜长
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B
A
例题四: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
据此结合图3、图4,完成6~8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B.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
C.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
(2)当科考队员成功登顶时,图3、图4中四条弧线能够代表此时地球的晨昏线形态的是( )
A.A⌒B B.C⌒D C.E⌒F D.G⌒H
(3)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
于剪羊毛
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
C.北欧诸国正值一年中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
D.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上的山地牧场牛羊成群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