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高中地理选修2《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选修2《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选修2《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ppt课件免费下载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沃克环流
1、含义:
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岸之间东西方向的
热力环流
2、成因:
东南信风
海水向西运动
秘鲁西岸冷海水补充
澳洲东岸暖流堆积
气流下沉
气流上升
热力环流
3、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
温度低
温度高
沃克环流成因
沃克环流
思考: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燥?为什么?
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干旱少雨
多雨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
东南信风减弱
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低(澳大利亚)
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高(秘鲁)
形成热力环流
赤道西太平洋干旱少雨
赤道东太平洋湿润多雨
2、成因
厄尔尼诺:使气候变相反。 本来多雨变干旱
本来干旱变多雨
厄尔尼诺现象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面温差减小----
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
3、影响:
沃克环流:减弱,甚至相反
大洋东岸: (气候)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 涝灾害
大洋西岸: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
(洋流)秘鲁寒流----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减弱
印尼的森林大火
澳洲的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
三、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
1、含义: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
2、影响:
沃克环流:增强
使气候变更加。 本来多雨:变更多雨
本来干旱,变更加干旱
厄尔尼诺期间的气候异常
A
B
分析此时A B两地的降水特点
A 地:变降水多(上升气流)
B 地:变降水少(下沉气流)
C
D
1.分析此时C D两地的降水变化特点
C 地:变降水更少(更下沉气流)
D 地:变降水更多(更上升气流)
2.哪种现象,秘鲁的渔场会大量死亡
厄尔尼诺现象: 变相反
降水多的地方 —————变降水少
降水少的地方 —————变降水多

拉尼娜: 变更加
降水多的地方 —————变降水更多
降水少的地方 —————变降水更少
七.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18.当“拉尼娜”发生时,住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A.秘鲁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D
例.右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
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
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例:答案: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 
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沿岸暖流减弱
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地球上的水配套练习
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 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3题。
1. 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②④⑤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4~5题。
1.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区
2.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7.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8,9题。
8.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图4为“我国某流域图”,图5为“图4中甲、乙两个水文测站多年平均实测水量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 该湖泊水量最小值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 该流域内
A.有凌汛现象 B.风力作用为主 C.夏季旱情重 D.硬叶林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湖泊的水位多年里曾一度上升,但蓄水量没有增大。
12.此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降水总量增大 B.用水数量减少
C.流域面积缩小 D.植被破坏严重
(2014年5月15日厦门)图5为某河段平面图,图7示意图5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
10.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B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1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图2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前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15
15.(2011山东文综,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该船逆水上行
B. ②处风平浪静
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④地森林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