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四则寓言,在教学设计思路上,可采用“一课两则式”。两则外国作品, 可采取“自然式处理”。即依据课文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朗读和品析。两则中国作品,在教学中,插入一点课堂练习,以达到训练学生“智”“能”的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一、介绍寓言的特点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读注解,了解作者
三、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 分角色朗读。
2. 问题:赫耳墨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明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4.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5. 这篇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四、教学《蚊子和狮子》
1. 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蚊子”的语气语调。
2. 问题: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至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4.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第二课时 教学《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一、朗读
第一遍读,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读得顺畅。第三遍读,读出语气。
二、讨论
1.《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3.《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 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必然转化吗?
三、练习
1. 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天雨墙坏( ) 其家甚智其子( )
2. 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试着解释。
居数月( ) 此何遽不为福乎( )
死者十九( ) 将胡骏马而归( )
人皆吊之( ) 有善术者( )
3. 解释词义。
亡: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而人胡( )
故:马无故亡而人胡( ) 以跛之故( )
父:父子相保( ) 邻人之父( )
之:人皆贺之( ) 近塞上之人( )
而:暮而果大亡其财( ) 而疑邻人之父( )
四、背诵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篇教学设计,在思路上采用“一课两则式”“比同求异式”处理。即主要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或者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教学步骤:
一、朗读———分角色读 二、讨论———讨论寓意 三、比较———比较异同
1. 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 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道理。
·情节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三问三答, 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子和狮子》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寓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表现手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表达方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个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课文,来诠释寓意。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三、探究思考
1. 教师: 凡寓言作品, 皆有寓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还可以怎样理解?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 默不作声, 悄然离去。寓意有什么不同?
3.《蚊子和狮子》一则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寓意有什么不同?
4.《塞翁失马》一则,说明好事能变坏事吗?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资料整合平台】
●作者简介
1. 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 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 韩非(约前280 - 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 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 卷,55 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扩读材料。
疑人偷斧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说明: 本文的寓意与《智子疑邻》极为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