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课外读物>名人故事
  • 资料信息
  • 科目: 

    名人故事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幼年丧父。他曾经在山东淄州长白山澧泉寺读书,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彻夜不眠,等到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他每天用一把粟米煮成稀粥,放凉凝固后,用木棍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下饭的菜,常常只能“断齑(jī)数茎,入少盐以啖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典故“划粥断齑”的来历。

  在应天府求学时,有一天,范仲淹正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皇上的车马队快来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要见皇上,将来再见也不晚啊!”又继续读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那年,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范仲淹入仕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总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闹旱灾和蝗灾,范仲淹奏请仁宗皇帝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却不予理会。范仲淹冒死质问道:“如果宫中半天不吃会怎么样?现在许多地方老百姓没有饭吃,岂能置之不理?”仁宗只好派他前去赈灾。在实施“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常常在官员名单中把不称职者的名字勾掉。有人劝道:“您一笔勾掉很容易,可这一笔下去却要让一家人痛哭啊!”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那些人的名字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古代的行政区域)人哭要好吧!”

  由于敢于进谏,不惧权贵,范仲淹屡遭贬谪。在逆境中,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每到一地,他都兴利除弊,发展教育。驻守边防时,范仲俺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少数民族,被西夏人称为“小范老子(指范仲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边境的人民则颂扬说:“军中有一范(仲俺),西‘贼’闻之惊破胆。”贬官苏州时,他曾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一所住宅。阴阳先生向范仲淹贺喜道:“这是块风水宝地,今后您家一定会出许多公卿将相呢!”范仲淹笑了:“我家独占宝地,倒不如让出来建郡学,公卿将相不是更多吗?”于是范仲淹就在这里建起了郡学,供人读书;而他自己,却至死都没有一所像样的住宅。

  范仲淹虽然屡受贬谪,名望却越来越高。第一次被贬时,亲友们一直把他送到京城门外,称赞他说:“此行极光(非常光荣)。”第二次被贬,仍然有人不顾奸臣的威胁前去送行,说:“此行尤光(尤其光荣)。”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了哈哈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光了。”

  范仲淹贬居邓州时,应邀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在这篇文章里,范仲淹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洞庭湖浩瀚优美的风光,并借题发挥,劝勉失意之士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高度概括和表现了范仲淹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至今仍闪烁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芒。

  (文 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