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 - 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 格式:  PPT
  • 大小:  1.48M    25张
  • 时间:  2016-08

免费下载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PPT免费下载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PPT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有哪些?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一)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新型关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和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是什么)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课堂学习:你来说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的权利)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A.含义:

B.意义:

C.条件: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法律资格.
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请从该宪法规定概括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可见,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人人都享有的。(既有广泛性,又有条件性)
条件: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资格:
首先是我国公民(国籍条件);
必须是年满18周岁(年龄条件);
依照法律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条件);
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能力条件)。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课堂学习:你来说
(4)政治自由
A.内容:
B.意义:

C.保障:

D.要求: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监督权
课堂学习:你来说
(5)监督权
A.含义:

B.内容:

C.要求:
D.意义: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谁监督,监督谁)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怎么监督)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孪生兄弟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含义
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东山岛军事演习
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内容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重要性
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
B.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性
全国普法日:12月4日
普法进入课堂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重要性
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怎么样)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地位
(2)内容
A.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一律平等;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原则?
A.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
B.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C.反对一切特权;
D.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理论上平等,现实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a.
b.
c.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如何坚持: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注意:(1)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2)权利与义务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原因: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2)如何坚持: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权利
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含义
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监督权(包括哪些)
政治
自由
主体
内容
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含义
地位
参与政治生活
本课小结
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