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指导
  • 资料信息
  • 科目: 

    班级管理指导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学生管理:用“心”转化后进生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用“心”转化后进生(案例) 

灵台县城关中学  曹斌锋

后进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使他们由“我是差生”的心理转变到“我并不差,我也有好多被老师、同学发现的优点”,从而对自己有信心,不再消极地面对人生。下面是我们班一个典型后进生的真实案例和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王某,城关中学七(14)班学生,男,12岁,独生子。该生性格直爽、好冲动,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上课喜欢讲话,做小动作。学习没有兴趣,作业经常不交。父母对王某很宠爱,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满足王某的要求。

二、在校的表现

1.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有时候不交作业。除了数学成绩稍微好些,其他学科都是红灯,上课睡觉是经常的事情。

2.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3.容易冲动,喜欢带高帽子,犯了错误后容易激动,不冷静,哥们意气比较强。

三、制定方案,科学实现转化

首先,说服教育是第一途径。转变王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我选择了王某喜欢的方式,如手机信息聊天。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王某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王某的道德水平。如“为了哥们意气,帮别人打架,自己被打”这件事情,让王某认识到,不管自己主观想法多么的好,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说理教育虽然力度不大,见效不快,但是只要得法,一定能治标治本的,相反,急于求成,用教师的权威说服学生,会适得其反。

其次,对他进行问题训练。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训练王某应用这些步骤解决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训练题目来自于王某的生活实际。如你上课睡觉、大声说话,老师提醒你或者同学提醒你,你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在训练中使王某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自然而然和不需要专门注意地应用它们。

第三,激发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课堂上,情绪体验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制约着学习动机的趋向和动机水平。王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所以要及时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怀,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对王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多给王某些奖赏,王某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就得到保证了,他的行为就会有很大改观的。

四、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王某表现。让王某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王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上课喜欢插嘴,吃东西。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唉声叹气,而是积极地去跟王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王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设身处地地为老师想一想,当你成为他的朋友了,他自然就会站出来帮助你,有损于你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去做。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转化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虽然道德认识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作为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其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不能保证知与行的一致。同时,客观的道德不良刺激,也会对其行为的转化产生消极的影响。错误反复出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

一次,王某与同学一起在周末星期天,卷进一场严重的打架中,经调查得知,王某全然蒙在鼓里。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他都不知道什么人什么原因,完全是为了哥们义气,就帮别人打架了,还主动叫来了保安。从这次行为中,可以看出,王某的道德动机是好的,保护同学的行为,说明王某的道德认识有明显提高,道德情感也有明显改观。王某也在努力地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只是自制力还不够强。我认为这件事情是王某行为矫正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于是,我对他保护同学的行为,予以肯定,又通过问题训练引导他客观分析帮助同学打架的行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教育,王某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五、案例小结

1.转化方法

在转化过程中,我始终尊重王某,理解王某的行为,信任王某的行为,和王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王某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王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王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王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转化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案例反思

到底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需要转化的所谓“差生”?我认为,只要学生品行端正,不打架闹事,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即使学习成绩差,也可以称的上是“好学生”。转化“后进生”,主要转化成绩落后的学生,重要的还是转化行为表现落后的学生。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不论是什么的样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有性格的。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放任自由。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爱心,有句广告词说的好:“沟通,从心开始。”转化后进生也要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