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历史原创《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近几年全国高考命题集中在二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
、
福利制度的演变及评价等方面。2016 年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应
该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复习备考时
应从基础概念入手,夯实基础。同时注意宏观把握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并注意结合新材料,加强对所学知识
的应用能力。
【归纳概括】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图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运行
机制
1.定义: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2.理论:凯恩斯主义
3.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4.发展过程
①产生:19末20初出现,垄断组织出现;
②发展: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③普及:二战后西方普遍实行,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④失灵:73年经济危机,出现“滞涨”现象;
⑤调整:里根和克林顿时期,形成“混合经济”;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知识归纳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点一 运行机制的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6.原因
⑴根本原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历史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力推动;
⑶现实需要:
战后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等方法,增
凯恩斯主义
加投资、保证就业和刺激消费;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措施。
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资本主义主要发展阶段和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17-18C)
自由主义
(19世纪-20C30S)
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义)
(20C30-70S)
“新经济”理论
(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结合)
(20C90S后)
认识:
1.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2.继承创新,取长补短
★归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局部
调整及其原因。
无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减少国家干预
(货币供给学派)
(20C70-80S)
尝试命题 某学者为了研究一项课题,重点阅读了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你认为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政府干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殖民地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D.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知识归纳2】:福利国家
1.实质: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2.目的:
A.直接目的:
B.根本目的:
3.发展过程
①早期:罗斯福新政;
②兴起:二战后;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
④紧缩:八十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4.特点
缓和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稳定;
史料研读 英国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它不是单纯的救济,已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福利几乎涵盖了社会所有人,当然,低收入阶层受惠更多。不同的国家福利水平有所差异,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的水平较高。…… 资金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构成。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根据材料表述,概括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1.福利保障终身化
2.保障层次高级化
3.涵盖群体普遍化
4.各国水平差异化
5.资金来源多元化
6.福利种类多样化
考点二保障体制的升级 “福利国家”的建立
5.形成原因
历史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根本原因:
财富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危机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
现实原因:
罗斯福新政有关社会保障的实践提供了借鉴的蓝本。
对点训练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C.维护人民利益,显示资本主义优越性
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加剧造成社会动乱
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
高福利培养懒汉
在英国布来克朴小城有一家人,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出外工作,养了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年收入居然近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多万元。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
虽然不工作,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们一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还要申请更宽敞的福利房。
法国男子提尔里,一直靠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约1000元人民币)。除了每月房屋贷款要还之外,其余开销都由政府负责买单。
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节日补贴。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
高福利的负面效应
6.评价:
⑴积极: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⑵消极:
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造成了依赖懒惰心态,滋长了歪风邪气。
尝试命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功能
C.消除了阶级矛盾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考点三
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兴起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兴起原因:
1、含义:
为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制造业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我们的超市
我们的书店
我们的餐厅
工业制造
魔兽世界
3D:阿凡达
农业生产
动车
电信
D
A
C
E
B
F
G
I
H
下图哪些属于第三产业?
四、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新经济”出现
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含义
2、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本)
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
上帝在上网
提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增长方式
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农业经济(古代)
工业经济(近、现代)
知识经济(当代)
土地、劳动力
资金、资源、劳动力
信息、知识、人才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模式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农耕时代
(1)举措:
美国:A.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拉动内需;
B.通过国家财政补贴方式扩大外需。
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2)主要经验:
国家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江苏卷)23. (14分)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 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光荣与梦想》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
措施:A.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政府准备对福利制度进行调整。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3)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
原因:A.纳税人的工作积极性受挫伤;
B.开支过大导致政府不堪重负;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降低;
D.社会不满政府福利投入过大。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3分)
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
福利政策的调整者;
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材料一 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依据材料归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