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必修2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各国主动寻求自我调节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新变化表现:
1、经济政策:
2、社会政策:
3、产业结构:
4、经济增长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普遍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蓬勃兴起。
“新经济”的出现。
★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历程: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工业革命开始至垄断组织产生。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罗
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始至今。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定义:
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④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
⑤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2、发展的原因
原因
条件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
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内容:金银是国家财富象征。
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
摆脱封建束缚
内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
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内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经济运行模式)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1).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开始执政,其中心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国有化。
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政府用1.6亿英镑的补偿费,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并建立煤炭工业管理局统筹经营。
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
德国国营的铁路和磁悬浮火车
法国国营核电站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行业公有化程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
行业: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等
特点: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很多国家的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国家用这些钱进行国防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福利、调节社会收入等等,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 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2.扩大国家财政开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加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1. 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2.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加强
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
产生: 20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
开创;
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初普遍实行;
挫折:20世纪70年代;
调整:20世纪80年代。
(美英等国发展出“混合经济”)
二战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为了争夺土地而引发了多次战争即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以色列军队在美国的帮助下,扭转了战争初期被动局面。对此,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采用提价、减产、禁运等措施,支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这样1973年底到1974年初,中东石油价格提高了近三倍,油价从每桶3美元猛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由此引发了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滞 胀
经
济
停
滞
国
家
投
资
通
货
膨
胀
加大
紧缩
5、实质:
6、影响: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经济危机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4、原因:
5、目的: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民主思想和意识的加强③工人阶级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①直接目的: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美国总统肯尼迪
6、发展过程
7、内容:
①早期:罗斯福新政;
②兴起:二战后;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
④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
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全球最好的之一,全民公费医疗,实行义务教育,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全由政府包下来。可享受幼儿保育费、学生学费、失业救济金、退休金、安葬费、抚恤费等等,名目繁多。法定年工作量只有6个月,是全世界最短的。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享受病假补助,医疗费用和经医生之手的药品开支,大部分由国家负担。在瑞典没有贫民区。
英国最懒家族: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8、影响:
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④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
⑴积极:
⑵消极: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三、第三产业的崛起
探究问题三:
什么是第三产业?请举例说明。第三产业为什么会崛起?第三产业的崛起产生了哪些作用?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三、第三产业的崛起
(2)兴起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4)作用: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3)表现:
①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在国民经济中和就业人数中比重上升速度最快(三个最快:增长速度、产值、就业人数)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四、“新经济”出现
1、时间:
2、含义:
3、原因:
4、内容:
5、特征:
6、评价:
20C90年代(克林顿时期)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增长模式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
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①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②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全球化的“脑分工”
世界董事会在欧美
世界办公室在印度
世界加工厂在中国
局部调整生产力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
改革要不断深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教;融入全球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