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复习巩固
1、一五计划的时间,成就领域和意义
2、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3、八大之后经济建设失误的表现,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第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2017
学习目标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大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中心,伟大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行政机构的转变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和结果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背景和过程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经营方式改变
管理方式改变
大集体
人民公社
分户经营
乡、镇、村居委会
成效
意义
分配方
式改变
平均
主义
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
本质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大包干”带头人合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农民为温饱自发进行改革
开始: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内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作用:
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我们经常听到的“娃哈哈”的名字,这个企业是个校办工厂,原来只有10平方米的厂房,资金14万,但现在销售额达2.5亿元人民币,利润达4000万元。它靠的就是市场,它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的变化,考虑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每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心理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对孩子舍得花钱、舍得投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于是就想到了儿童营养液,就开发了“娃哈哈”这种新产品。
思考: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需求强弱的变化来自然调
整资源配置,实现推动和调节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目的是共同富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
建立过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建立
特征
作用
积极
消极
一五计划末期
20世纪90年代初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放生产力,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
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
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如今的四大件
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大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中心,伟大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行政机构的转变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和结果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背景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