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
发展的概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产生和初步发展
发展
曲折发展
商业繁荣
发展新阶段
古代中国商业城
市的繁荣
市的发展
商业都会的兴起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课程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我国古代的主要商品
由此可见,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哪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二、发展概貌:
2、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出现最早职业商人和以贝为交换媒介。
1、原始时代:商业兴起。
3、西周: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政策。(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4、春秋战国:出现许多繁华的商业中心、巨商,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国铸造货币。
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秦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5、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商运活跃,商人
成为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缓慢
原因:社会动荡,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减小,
以物易物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二)发展和高峰
7、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
表现:水路和陆路商运发达(“俞大娘航船”)
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设置“市舶使” ;
产生柜坊和飞钱;
8、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表现:①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
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②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③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④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西亚、
南亚;东欧;北非等地。
⑤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北宋时益州(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一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这幅图规模宏大,场面壮观,但结构谨密,人物和景致的虚实、疏密、动静具有鲜明的节奏。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不朽杰作。
9:明清时期: 商业继续发展,出现
会馆、商帮
表现:1、涌现出许多会馆和地域性的商人
群体“商帮”,(“徽商”与“晋商”)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晋商以“诚信”著称天下,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他们总结出“秤平、斗满、尺满足” 的商谚。
商
人
“仁”
晋商
为官须看《曾国藩》
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杭州人。13岁入同泰钱庄当伙计,38岁时在浙江巡抚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因力助左宗棠收复被太平军攻陷的杭州城有功,受朝廷嘉奖,从此开始他亦官亦商的传奇人生,后又因“既有军功,又有善举”累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其鼎盛时,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进出口军火、生丝等,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山西商帮
徽州商帮
福建商帮
广东商帮
山东商帮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洞庭商帮
江西商帮
陕西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9:明清时期: 商业继续发展,出现
会馆、商帮
表现:1、涌现出许多会馆和地域性的商人
群体“商帮”,(“徽商”与“晋商”)
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如“朝贡贸易”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
思考,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
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古代货币的发展
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
“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发展历程
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草市普遍,夜市(后期)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商业区繁华
宋 代
长安、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设“五均”官,形成全国性商业中心。
长安 洛阳(最繁荣)扬州 杭州 湖州
苏州 盛泽 汉口 佛山 景德镇 朱仙镇
汴京(河南开封)
出现了“市井”的商业区
都市商业集中繁荣“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自主学习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总结:1.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物品的变化:
3.交易媒介的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如晋商和徽商的出现。
5.流通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2、发展始终受限制(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使商业
经济成为农耕经济的附庸,而未能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3、商业发展推动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4、商业市场多种多样,有市、草市、夜市、晓市等;
5、商业活动形式多样,有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等,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形成商帮;
7、商业运输和交通发达。
1.早在汉代就出现的商业现象是
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C.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2.明朝,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A.会馆是开会的地方
B.会馆的出现, 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C.会馆是不同地域商人存钱的地方
D.会馆是商人居住的客钱
课堂检测
3.古代中国的“草市”是指
A.买卖草料的专业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城市集中贸易的地点
D.与少数民族交易的集市
4.商人可以在“市”里从事自由商业活动
始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5.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
①商业的空前繁荣
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③海外贸易的发达
④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④
6.宋代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A.当时的绘画题材丰富
B.画家的风格及技巧成熟
C.画家的刻苦钻研
D.城市经济的繁荣
湖北省汉口镇
广东省佛山镇
江西省景德镇
河南省朱仙镇
唐长安城复原图
南宋临安城
扬州古城东门
山西平遥古城一隅.
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①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方便 、便于流通的货币;
②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 。
朝贡贸易
1、定义: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之间的进贡与回赐 郑和下西洋
2、朝贡贸易的利弊
利: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技 术交流。
弊:国家财政的巨大亏损,财富大量外流,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矛盾。
俞大娘航船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市舶使:官名。唐代在广州等地设市舶使,掌海外贸 易﹑关税等 。宋朝设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征收商税,征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明设市舶提举司于泉州。清代不设。
柜坊:柜坊是由邸店(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
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
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几百年。经营的业务是
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
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
飞钱 :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
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
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商业会馆为商人自行组织的商业 公所,图为清代旅居苏州的山西商人兴建的“全晋会馆”。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特征:远离城镇;交通便利;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的“市”与“草市”、“夜市”有何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宋代“市”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市”突破时间限制,唐宋夜市繁荣。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