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第16课 抗日战争
1、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日本的滔天罪行有哪些?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地位
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几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标志、意义
6、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会战?其中,最能体现国共合作典范(首次大捷)的是哪次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是哪次战役?这些战役分别在哪个会战中?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争进入什么阶段?
7、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官、地点、地位、作用
8、抗战胜利的标志、原因、意义
课前检测
1、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叫什么?
2、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次会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________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徐州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广州、武汉失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______时期,之后中国革命进入__________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太原
抗日战争
台儿庄战役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938.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解放战争
背诵 第16课 抗日战争
1、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日本的滔天罪行有哪些?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地位
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几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标志、意义
6、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会战?其中,最能体现国共合作典范(首次大捷)的是哪次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是哪次战役?这些战役分别在哪个会战中?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争进入什么阶段?
7、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官、地点、地位、作用
8、抗战胜利的标志、原因、意义
D
1、【选择】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2、【选择】上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3、【选择】如果要拍摄一部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电视剧,你应该选择的最佳题材是
A.《血战台儿庄》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记实》
4、【选择】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D
C
课前检测
1、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叫什么?
2、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次会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________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徐州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广州、武汉失守,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太原
台儿庄战役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938.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______时期,之后中国革命进入__________时期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考纲要求:
1、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945.8——1949.10)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战与和的变奏
下面的漫画反映了蒋介石的哪一项政策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和平建国”
D.“假和平、真内战”
磨好刀再杀
“假和平
真内战”
原因
表现:
1.揭穿阴谋 2.争取和平
迫于舆论压力 内战尚未准备好
重庆谈判 (1945.8)
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VS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国民党
共产党
1、《双十协定》达成什么内容?
1945.10.10
签署 《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2、有没有未达成的内容?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1946年 重庆政协会议
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政协会议上讲话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例题】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A
试一试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内战爆发
2、战争初期的敌我双方的形势如何?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人数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资料回放
悬殊很大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①第一年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战果如何?
运动战
几个月后,重点进攻被粉碎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全面进攻被粉碎
战略防御
材料: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②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结果如何?
陕
北
山
东
100万人
130万人
43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的机动兵力
大为减少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翻身农民
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国统区
解放区
战略反攻
【例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
别
山
战略
反攻
挺进大别山
武汉
南京
【例1】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
迁移应用
【例2】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应写于解放战争中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
A
迁移应用
【例3】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迁移应用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这张表格和战争初期的表格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使人民解放军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国
民
党
军
队
130万
430万
1946.6
人
民
解
放
军
1948年秋
280万
365万
挥师决战
《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48年9月提出:继续在长江以北作战,……并特别要求准备打若干次,每次消灭国民党军两三个兵团的带决战性的大会战。
东北解放军
长
春
沈阳
营口
锦州
战略
决战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黄百韬
黄维
杜聿明
战略
决战
歼敌55万余人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战略
决战
歼敌52万余人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华北全境解放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简况
【例1】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战略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C
【例2】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D
【例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三大战役在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里,歼灭敌人154万,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指挥之出色不仅在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指日可待,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明确表示: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会见国民党代表时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思考1:蒋介石此时何以又一次求和?
[提示]:主力被歼,缓兵之计。
思考2:共产党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为何要谈?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向全国进军,追歼残余,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_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______________ ___
渡江战役或
占领南京
鼓足勇气,乘胜追击,把革命进行到底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例1】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战胜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
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B
【例2】(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13)
13.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C
【例3】(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15)
15.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B
【例4】(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16)
1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C
【例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④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方面:
(2)国际方面:
(3)思想方面:
结束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一、争取和平民主(1945.8-1946.6)
1、重庆谈判(1945.8-10)
2、召开政协会议(1946.1)
二、经过(1946.6-1949.10)
1、爆发:1946.6 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反攻:1947.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最后胜利:渡江战役
3、战略决战(1948.9-1949.9):三大战役
课堂小结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由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和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_____________”的策略
2.为争取和平,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时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4.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和________发动重点进攻,结果被粉碎。
假和平、真内战
双十协定
1946年6月
陕北
山东解放区
跃跃欲试
中原解放区
5.1947年6月,__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_________序幕。
6.1948年,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解放军连续发动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1)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首先攻占______,11月初,东北全境解放。
(2)1948年11月,以_______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打响,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中,由于中共努力的争取,_______ 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4)淮海战役歼灭敌人_______万余人
刘伯承、邓小平
大别山
战略反攻
辽沈、淮海、平津
锦州
徐州
傅作义
55
7.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_____(时间)占领南京,统治中国______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___________。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胜利。
23日
22
基本胜利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完成表格: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合作
敌对
合作
敌对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内战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
新民主主义胜利,内战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知识升华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何借鉴 ?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努力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
列强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1840-190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1919)
中共成立(1921)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口号、结果、性质、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
4、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成果
5、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原因、教训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者、意义
2、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秋收起义的时间、结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
5、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直接)、经过、胜利标志、意义
6、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默写
1、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
2、中共诞生的时间?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3、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
4、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5、土地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6、【选择】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7、【判断】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第16课 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
1、九一八事变(1931年,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标志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七七事变(1937.7.7,标志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3、侵华日军的罪行(1937.12.13南京大屠杀、细菌战)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标志、作用
5、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国共合作典范;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开战以来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6、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官、地点、地位、作用
7、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原因、意义
默写
1、国共两次合作实现的时期分别是什么时候?各自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
2、连线:
A 淞沪会战 a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太原会战 b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徐州会战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武汉会战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3、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1、【选择】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2、【选择】上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3、【选择】如果要拍摄一部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电视剧,你应该选择的最佳题材是
A.《血战台儿庄》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记实》
4、【选择】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17课 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2、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4、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5、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各自歼敌人数?最先开始的战役、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948.9-1949.1,中共发动了哪三次战役?有何意义?
4、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陕北
1947年6月,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渡江战役或占领南京
山东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再 见
17课学案答案
1-5:DBAAC 6-10:BABBD
11.(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