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
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图二反映了哪场战争中的情形?它与甲午战争有何关系?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面对侵略,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
3.简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口号、败因和影响。
4.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课本基本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这一顺序介绍,线索清楚。第一目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局和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课本第二目介绍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影响。
一、甲午战争
1.背景
(1)日本在向资本主义道路过渡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________、夺取中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占领__________,进而征服__________的对外扩张政策。(根本原因)
(2)1894年,朝鲜__________起义,为日本出兵朝鲜提供借口。(导火线)
朝鲜
东北
台湾
全中国
全世界
东学党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在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__________展开决战。
(3)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__》。
(《马关条约》内容:①中国割让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________等地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_______。)(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丰岛
黄海
马关条约
台湾
重庆
设厂
3.影响
(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______________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举借外债。
(2)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危机。“______________”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3)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抗争。清王朝开始进行__________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__________的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
三国干涉还辽
军事
救亡图存
点拨: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的经济方式由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__________斗争迅速发展。
2.概况
(1)口号:“__________”,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2)清政府的政策:镇压——“__________”——镇压。
反洋教
扶清灭洋
外国侵略者
抚而用之
(3)斗争:1898年,势力遍及________地区,1900年,向北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发起猛烈进攻。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3.影响: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__________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__________的改革运动。
京津
东交民巷使馆
西什库教堂
帝国主义
清王朝
思考:如何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提示:(1)“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2)但是,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危及到列强的在华利益。
2.经过:________年6月,从天津进犯北京,________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
3.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点拨: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针由“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变为“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1900
1901
辛丑条约
使馆区
材料二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请思考:
(1)《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指出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3)列强“向中国开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提示:(1)中日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制度落后。
(2)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3)根本目的:把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影响: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通过信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政府无能,转向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答案】 D
二、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
关于义和团运动,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的行为是敌视西方文明的行为,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有人认为这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阅读材料并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也谈到拆毁铁路……如此说来,拆毁铁路不过是抵抗侵略者迫不得已的措施。实际情况怎样?……‘二十九夜(5月27日)先闻涿州至琉璃河一带猝被拳匪将铁路焚毁,讵今早由琉璃河至长辛店一百余里沿途铁道车站桥梁并局所洋房,均有拳匪蜂起焚烧’……‘刻下电线又阻……至长辛店线阻,由琉璃河至涿州线,被匪徒砍断,所有电均被阻滞。’
材料二 5月16日: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八十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
5月17日:杨福同抓捕、杀死团民多人。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派营官李瑞带步队四百名由塘沽乘火车开赴高碑店。
5月22日:附近义和团纷纷前往涞水助战。义和团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伏击杨福同,将其杀死。
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去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发生不快,怒而将高碑店铁路拆毁,并拔去电杆。
5月27日:大批义和团占领涿州,并开始拆毁卢保铁 路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一线及沿线设施,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
——《矫枉岂能过正———义和团运动史实述评》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完全相反,请从义和团拆毁铁路的目的及其与西方文明的关系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材料三 (按: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其故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其处也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这种评价是否可取?为什么?
提示:(1)完全否认义和团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是抵抗侵略者的正义行为;认为义和团敌视摧毁现代文明;义和团摧毁现代文明的行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认为义和团拆毁铁路等主要是为了防止清政府通过铁路调兵镇压义和团;材料二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砍断电线与敌视西方文明无关。
(3)认为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义和团的反抗精神,这种评价是基本正确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及被统治阶级利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其抗击外国侵略具有重大意义。
拓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解析】 义和团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是积极的一面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并不存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问题,排除D项;“反动”指的是其消极的一面,它相对戊戌维新来说,戊戌维新是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而它却是排斥西方的一切事物,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应是( )
A.庚子 B.甲午
C.甲辰 D.甲寅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威海、毁于日本”“自日占旅、大”等可确定相关战役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故选B项。
2.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大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答案】 C
【解析】 1911年北京东交民巷是各国使馆区,禁止中国人进入,故选C项。
3.(2015·济宁一中)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一个知识分子在路上遇到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义和团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洋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义和团战士杀害。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反对一切文化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及材料“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有一根洋火柴,……”便被杀害,反映了义和团的“极端排外情结”。所以应选C项。
4.“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这项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理解材料条约规定的含义,即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承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解析】 “拆除山海关等炮台”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6.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赞扬其民主精神
【答案】 B
【解析】 A、C两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排除;反侵略属于民族精神内容,反国内的专制压迫属于民主精神,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