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生物精品《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答案 A
一、减数分裂
1.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__________
【点拨】精(卵)原细胞的增殖依靠有丝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需要靠减数分裂来完成。
有性生殖的生物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数目减半
间期
精原细胞染色体复
制,体积增大,形
成初级精母细胞。
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非
姐妹染色单体交
叉互换。
交
叉
互
换
交叉互换导致子细胞
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A a B b
减Ⅰ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
在赤道板两侧。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
减Ⅰ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染色体数目减半,
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减Ⅰ末期
减Ⅱ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离,形成精细胞。
精细胞变形形成
精子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不同点
场所
分裂方式
子细胞个数
是否变形
睾丸
卵巢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变形
无变形
1个卵原细胞→
1个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精子和卵细胞种类和数目
(1)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个精子,2种类型。
(2)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1个卵细胞,1种类型。
(3)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2n种精子或卵细胞。
(1)图像:
时期: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像:
时期: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前期(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
中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
道板上
(3)图像:
时期: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后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
胞两极移动
2.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1)画出中期和后期细胞分裂图:
(2)写出上述两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①中期:染色体排列在__________上。
②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赤道板
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母方
父方
1.概念:
精卵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膜外出现特殊的膜→细胞核相遇→染色体融合。 3.结果:
染色体数恢复,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思维判断】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只含有成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分析】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故和有丝分裂相似。
√
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 ( )
【分析】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细胞相对大的为次级卵母细胞,相对小的为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也会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
4.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
【分析】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会发生交叉互换。
×
×
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
【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在未分离之前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并非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因此,不能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6.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 )
【分析】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后,受精卵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因此可以说受精作用激活了卵细胞。
×
√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复制
不复制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不分裂
分裂
2N→N(减半)
N→2N→N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无(0)→有(4N )
→有(2N )
有(2N )→无(0)
有
无
2N→4N→2N
2N→N(减半)
【典例】(2011·江苏高考)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
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
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
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
2N
4N
染 色 体 变 化 曲 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4N
精原细胞
DNA 变 化 曲 线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2N
4N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1)染色体加倍:着丝点分裂时加倍
(2)DNA加倍:间期DNA复制后加倍。
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染色体峰值”。染色体数目4N的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大2N的是减数分裂。
(2)“DNA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代表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1次的为有丝分裂。
(3)看“结果” 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与分裂前相等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变式】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C.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备选】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有姐妹染色单体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D.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判断上图各属于何种分裂?哪个时期?
一数
染
色
体
数
奇数
偶数
二看
同
源
染
色
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三判断
同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
联会、四分体、分离
(减Ⅰ)
减Ⅱ
减Ⅱ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示例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备选】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只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___________。
(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E细胞的名称是_____。
(4)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图______细胞关系密切。
实验方法: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异常细胞的原因
【理论指导】
1.研究对象
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形成的原因。
2.形成原理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
3.结果分析
(1)体细胞是AABB纯合类型:
①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AABB,形成原因是: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②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类型,形成原因是: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2)体细胞是AaBb杂合类型:
①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aaBb,形成原因是: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②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③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典例分析】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常常发生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并产生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格中各种性染色体组成方式的可能形成原因
【分析】 XXX的可能形成原因:
①雌性减Ⅰ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Ⅱ后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
②雄性减Ⅱ后含X染色体的单体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精子。
(2)YO可能形成原因:
雌性减Ⅰ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Ⅱ后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
(3)XXY的可能形成原因:
①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
②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分裂,形成两个含XY染色体的精子。
(4)XYY的形成原因:
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一个含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
(5)XO的可能形成原因:
①若雌果蝇正常分裂,则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未正常分裂形成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
②若雄果蝇正常分裂,则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未正常分裂形成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
配子的多样性
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
或卵细胞时,人可能产生多少种配子?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多少种?
3.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多少种?
1个1种,极体2种,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几个精子?种类几种?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几个卵细胞?种类几种?
4个2种,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互为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
已知A,a, B,b 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一个卵原细胞的染色体为AaBb,形成的卵细胞为AB,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是( ) A三个都是AB
B一个AB和两个ab C三个都是ab
D一个ab和两个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