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坦洲实验中学 葛艳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联系学生学过或读过、听过的童话,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童话。)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它是什么体裁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童话”)大家看过的童话一定不少吧,谁来给我们讲一个简短一点的童话故事呢?童话这种体裁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童话《七颗钻石》。
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二、跨越障碍:
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 tuò )沫(mo)
三、进入文本,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学生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水罐因为小女孩做法而变化,最后变成了大熊星座。
2、是的这篇童话写的就是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下面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感情,第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同学听,然后点评他读的怎么样?
3、教师点评,并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做示范读。
4、我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说这个水罐神不神奇啊?那它究竟神奇在哪里?
明确:他会变化
5、对了,他会变,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6、是的水罐经过了七次变化,真的是很神奇,为什么水罐会变化?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变化的啊?
明确:因为小姑娘的爱心而变化。
7、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8、课文最后说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这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明确: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9、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明确: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四、课堂练笔:(出示幻灯)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三个题目随兴趣爱好任选其一)
五.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六:作业: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发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