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B
姓名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xiāo sǎ péngpài chànɡ yáng chū guǐ hān shēng
xiān ruò qīng nì yī wēi huā gěng nián huá
二、比一比,组成词。(5分)
锦( ) 辩( ) 券( ) 仪( ) 载( )
绵( ) 辨( ) 卷( ) 议( ) 裁( )
三、补充词语(4分)
姗姗( )( ) ( )( )皑皑 ( )苏( )画 逸( )趣( )
略( )( )筹 融( )( )体 ( )( )思索 ( )( )齐放
四、古诗词知识填空(32分)
1、《 》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二曰 ,三曰 ,四曰 ,五曰 ,六曰 。”
这“六义”中,“ ”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 ”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 、 。
2、现代诗歌的分类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和 。
② 、 和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3、《诗经·采薇》写一位 归来,在回乡途中,他 ,回想 情况与心情。本篇节选的是 ,分别描写了 和 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写出 ,“雨雪霏霏” 写出 。
了对 之情。诗人 心情跃然纸上,不露“ ”字,却又充满 。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代 的一首吟咏 的词。时间是 ,地点是 。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 和对农村生活的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
5、《太阳的话》是 到延安后的一首诗。借 象征 , 表达作者对 。
既具 美,又具 美。表达了诗人对 、 的热爱。
6、《我们去看海》是诗人 写的 ,去看海既有 的向往和追求,又启迪( )生命的期望与启迪,表达 。
望,我们能感受到诗的 和 。
7、《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 ,运用 手法,全诗充满 亲情。
8、《给诗加‘腰’》讲的是 出题,在诗中加 ,说出 而引出诗歌趣话,也是关于 的逸闻趣事。
五、古诗词应用(20分)
(一)、请把下面表示气象的词填入诗句中。
风、 雪、 霜、 烟、 雷、 云、 雾、 雨
1、朝辞白帝彩( )间 2、北风吹雁( )纷纷
3、月落乌啼( )满天 4、斜风细( )不须归
5、日照澄州江( )开 6、水村山郭酒旗( )
7、九州生气恃风( ) 8、日照香炉生紫( )
(二)、有的诗就像一个谜语,你能猜出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吗?
1、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1、“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___的诗句。
A 李煜、柳永。 B 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2、《七步诗》的作者是___。
A 曹植。 B 曹丕。 C 曹操。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___。
A 《游园不值》。B 《春望》。 C 《春夜喜雨》。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___的诗句。
A 王勃。 B 李白。 C 白居易。
5、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下句是2。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 多少楼台风雨中。C 多少楼台烟雨中。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___的诗句。
A 王维。 B 王之涣。 C 王勃。
7、《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___。
A 张养浩。 B 马致远。 C 元好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___。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登高》。C 《蜀相》。
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___的词句。
A 岳飞。 B 辛弃疾。 C 陆游。
10、“海上生明月,___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A 天地。 B 天下。 C 天涯。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___的《别董大》。
A 高适。 B 岑参。 C 王昌龄。
(四)、连线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但悲不见九州同。 思念故乡
胜日寻芳泗水滨,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无边光景一时新。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山水
(五)、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6•宝剑锋从磨砺出, ( )香自苦寒来
六、默写《春夜喜雨》和《天净沙·秋》(8分)
春夜喜雨
天净沙·秋
七、阅读儿童诗,回答问题。(10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3、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 。(2分)
4、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八、请你以“可爱的小猫”为题,写一首小诗。(16分)
可 爱 的 小猫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