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滁州西涧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滁州西涧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滁州西涧》学案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滁州西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滁州( )西涧( )黄鹂( )  
2、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朗读指导。  
a、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b、细读,校准节奏。  
c、精读,悟出重音。  
d、品读,读出声调。  
e、诵读,定准基调。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描写的画面?  
   
   
   
   
   
3、仔细揣摩作者对“鹂”的态度?  
   
   
   
   
4、“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  
   
   
   
   
5、“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操守品行?  
   
   
   
   
   
三、当堂检测、评估  
1、“舟自横”三字有怎样的深意呢?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2、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鹂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四、课后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