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课 题:《扁鹊见蔡桓公》 课型:讲读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庞素娜 审核人:宋新蕊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 ) 立有间 ( ) 腠理( ) 还走( ) 汤熨( ) 火齐( )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 》 ,《 》是 家重要著作。 韩非, 时期重要 家,先秦 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 检查导入: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听写词语。
3、 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 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2、读懂文意。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
有间: 腠理: 将恐: 居十日:
益: 不应: 还走: 故使人: 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 无请: 索: 遂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3、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4、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5、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6、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7、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本文描述故事、刻画人物生动传神。试举例分析。
示例:扁鹊见蔡桓公……不治将恐深。
赏析:“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侯的病情。“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扁鹊谨慎、细心的性格跃然纸上。
学生讨论交流。
四、迁移提高: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更深入地了解扁鹊其人。
训练片段:疾病有不治而自瘳(chōu,痊愈)者,有治之则瘳者,有不治则不瘳者,有虽治而终身不可愈者。昔虢(ɡuó,春秋虢国)太子死,扁鹊治之而生之。鹊曰:“我非能治死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虽医和(良医)亦不能治矣。”
1、 医并非无能,也并非万能,疾病有哪两类治之无益?(用原文回答)。
2、 膏肓之疾,本义指什么地方有病?现在能治吗?“膏肓之疾”作为比喻,又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