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学案
班级 姓名 号数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4.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相关资料】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关于寓言:
寓言是将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大多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我国先秦时代的许多著作都喜用寓言说明道理。
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邯郸学步》
《孟子》中《揠苗助长》
《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郑人买履》
《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在世界上颇负盛誉。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释:(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1-2名学生展示。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秋水时( )至,百川灌( )河( )。泾( )流之( )大,两涘( )渚( )崖之( )间,不辩( )牛马。于是焉( ),河伯( )欣然( )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 )。顺流而( )东( )行,至于北海( ),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 )旋( )其面目( ),望洋( )向若( )而叹曰:“野语( )有之( )曰:‘闻( )道百,以为( )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 )我尝( )闻( )少仲尼之闻(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