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学案
黄岩中学李胜奇整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一、作者了解。
1、庄子。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与孟子同时或稍后。曾任蒙漆园小吏,但不久辞去。他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2、《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后人对庄子及《庄子》的评价
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一————————林语堂(《信仰之旅》)
二、文言知识卡片。
卡片1、古今异义
①至于北海 ②百川灌河
③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卡片2、词类活用或词的特殊用法
①秋水时至 ②顺流而东行
③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卡片3、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卡片4、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 ②以为莫己若
③我之谓也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卡片5、成语
①望洋兴叹
②见笑大方(贻笑大方)
三、《庄子》寓言选读,并请同学们思考每个寓言的寓意。
1、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参考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寓意]
2、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外篇•秋水第十七)
[参考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寓意]
3、鯈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外篇•秋水第十七)
[参考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寓意]
《秋水》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一、作者了解。
1、庄子。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与孟子同时或稍后。曾任蒙漆园小吏,但不久辞去。他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2、《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后人对庄子及《庄子》的评价
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一————————林语堂(《信仰之旅》)
二、文言知识卡片。
卡片1、古今异义
①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②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③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卡片2、词类活用或词的特殊用法
①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按时。 ②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向东。
③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卡片3、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通“径”,直流。 ②不辩牛马 通“辨”,分辨,辨别。
卡片4、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 定语后置 ②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③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卡片5、成语
①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②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嘲笑。
三、《庄子》寓言选读
1、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参考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寓意]提示:这则寓言阐述庄子的“相对论”的观点,万物化而为一,了无人我是非之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而言,达到“物化”,即进入无差别的艺术境界,这是极高的境界。
2、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外篇•秋水第十七)
[参考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寓意]提示:说明庄子不愿做官而损害自然真性。
3、鯈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外篇•秋水第十七)
[参考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寓意]提示:说明人情物理可以相推而知。鱼乐濠梁之下,人乐濠梁之上,皆为自然天性。这篇寓言本义是说庄子善体物性,向往鯈鱼出游从容,率性逍遥的真朴境界。同时,通过庄子和惠子的一场著名的辩论,写出了各自对事物的认识心态。这场辩论十分精彩,庄子的论辩手法也显得非常高明。首先,庄子先道出他知鱼之乐,惠子驳问庄子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非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而惠子的“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反诘,似乎将庄子置于无言以答的境地。这时,庄子突然又将问题引回到辩论的主题上,即惠子首先提出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并道出问题的所在,即惠子问这句话时,是在已经承认庄子知道鱼的快乐这一前提下提出的。道理在于庄子抓住了这一前提,既然惠子知道庄子不知鱼,这就是非庄子而知庄子,那么庄子非鱼而不知鱼,理亦如此。至于庄子最后的回答“我知之濠上也”,则是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即将“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换成了“你哪儿知道鱼快乐”。这段精彩的辩论在论辩手法上发人深思,启人智慧。在认知论上,惠子的立意是人只能自知,不能它知的,而庄子的反驳是以人可以感知其他事物立论的。这两种认知论的对立,对我们怎样认识客观世界是有启发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