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用AI助手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5.*给女儿的信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5.*给女儿的信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给女儿的信》教案10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书信的格式和特点,积累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等词语。   
    2.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3.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本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阐释道理,对学生有吸引力,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爱情观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优美动人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感受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用童话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好处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认为什么是爱情
你向父母亲问过这个问题吗?可能得到怎样的回答?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二、了解作者。
阅读学案P52有关作者的资料,完成检测题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代表作有                                                     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针对14岁女儿提出“   什么是爱情   ”的问题,首先表示对女儿的充分理解( 忐忑    )和真切的关心(   要学会明智的生活          ),接着用 祖母讲述的童话故事  作了回答。作为文章主体的童话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以  上帝三次视察人间  为框架来展开叙述的,实际上是对爱情含义阐释的层层推进。 
(二)反馈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见学案P52页
齐读字词
3、完成表格。
阅读课文116----119上帝创造世界,……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
①、找出课文有关描写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男女两人生活的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项目
 
看到的事物
 
看到的眼神
 
具体指什事物
 
上帝的态度
第一次
(一年后)
新婚燕尔
 小棚子
庄稼
婴儿
 不可思议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
 爱情
 
 颤抖、惊异
惊呆 、恼火
第二次
(五十年后)
衰老之后
 小木屋,
花园,
儿孙们
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
 
 忠诚
 
 不能理解
更加恼火
   第三次
(又三年)
老伴死后
 孤独的男人
 
 不可思议的
美和力量
 心头的记忆
 
 深深地沉思
着走了
②完成学案P52第3小题。复述故事。
③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谈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须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四、再读课文,赏析重点词句,了解爱情的真谛
(一)跳读课文,画出解释爱情真谛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反馈练习(见学案P53页)
1、如何理解 “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明确:根据作者对爱情的解释: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因此,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能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齐读最后一段:作者指的“成为真正的人”怎么理解?
 明确:真正的爱情远于离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3、纵观全文,真正的爱情有哪些特点呢?
 
(三)交流订正,讨论探究
五、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爱情观和教育观。
1.“我”采用童话故事的方式向女儿阐释爱情真谛有何好处呢? 见学案P52第4小题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童话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  作者用书信的形式和女儿交流又有哪些好处呢?(提示:引导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的良苦用心。)见学案P54第一题。
 便于表情达意;也可见父亲对待女儿的认真态度;用书信的形式含蓄,易于说理。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六、自主表达
有一女孩收到了男孩的一封信,眼前就立刻浮现出男孩的笑容,眼神,还有男孩运动时矫健的身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陶醉。其实,就像她关注他一样,他也早就开始默默地关注她了……
问:他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吗?为什么?
七、拓展与反思:
1. 课后收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
2. 请根据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老师交流一下目前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