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每课一练
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马南邨.( ) 篡.( )位 燕.( )薊.( ) 自刎.( )
给.( )事 校.( )订 祠.( )堂 确凿.( )
释下列词语
自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心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殊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中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2)汉还,让之曰
(3)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4. 本文引用了四则史料,各是从哪一方面驳斥“吴汉杀妻”的错误说法的?
阅读下列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还不足以推翻“杀妻”之说,必定要从正面找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才可以令人心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 上述《后汉书》《吴汉传》中,有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叙述。它写道:“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由此可见,吴汉的家庭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 如果对于《后汉书》的记载还认为不足的话,那末,我还可以举出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做证明。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 6. 选文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 给“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选择正确的译文( ) A. 吴汉曾经出去征战,妻子在他后边买了田地产业。 B. 吴汉尝试着出征,他的妻子在他走后置买了田业。 C. 吴汉曾经出外征战,妻子在他出征后在家里置买了田地产业。 D. 吴汉曾经出征在外,妻儿在后方购置了田地产业。 8. 用一句话概括第3选段的内容。
9. 第3选段特别介绍了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 并且 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其作用是什么?
10. 你知道《后汉书》的作者是谁吗? 11. 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你能举出电视剧中违背历史史实之处吗?
参考答案
1. 邨.(cūn) 篡.(cuàn) 燕.(yān)薊.(jì) 刎.(wěn)
给.(jǐ) 校.(jiào) 祠.(cí) 凿.(záo)
2. 自刎:割颈部自杀。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典籍:
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殊不知:竟不知道。 给事:供职。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 校正:订正。 质厚:朴实厚道。 造次:匆忙,仓促。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3.(1)往来于燕蓟(现北京、河北地区)地区,所到之处都会结交豪杰人物。(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3)就全部拿来分给兄弟和妻子的娘家。
4. 史料一:关于吴汉的生平 史料二、三:关于吴汉的家庭关系 史料四:关于吴汉的为人
5. 略 6. 承上启下
7. D
8. 作者举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证明吴汉没有杀妻。 9. 这句话介绍了刘珍的官职、职责,以此来证明“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
10. 范晔
1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