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清兵卫
与葫芦
志贺直哉(日本)
执教: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邓鹰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也称“新理想”派。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你了解作者吗?
整体把握
葫芦
清兵卫
开头
结尾
线索:
主人公:
结构特点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 引起兴趣)
(再说结局,呼应开头,引人深思)
(对葫芦——喜爱、热衷、痴迷)
品读课文 :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课文第二至第六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品读课文
对于清兵卫的痴迷,其他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最终又是怎样的结局?
家中父母的阻止,特别是父亲的反对、呵斥、责骂,甚至最后粗暴的把所有的葫芦砸碎。
在学校,教员当场没收葫芦,到家里家访,强制扭曲。
最终,清兵卫不得不放弃葫芦,改变他的爱好。
思考: 随着情节的发展,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是呈动态发展的,我们分析看看,可看出几个阶段?
心理活动
痴迷热爱
——沉默执拗
——发呆害怕
——热衷绘画,不怨恨
2、造成清兵卫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1、清兵卫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了什么?“0.1元=50元=600元”, 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有什么作用?
探讨交流
说明清兵卫个性独特,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1、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 “0.1元=50元=600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探讨交流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2) “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这些内容构成对比: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小结:强烈的对比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实有非凡的鉴赏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保守。
探讨交流
2、造成清兵卫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其二,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了人的正常的天性。
探讨交流
清兵卫:
爸爸
教员
客人
同情
批评 、反对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
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呼吁人们要尊重
个性,让个性自
由发展。
小说主题
阅读课后附文《画家和他的孙女》,对比课文,说说清兵卫和婷婷的长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行为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比较阅读
清兵卫的父亲:不尊重,反对、压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婷婷的爷爷:能够支持并给予关心帮助,但教育方法上欠妥当,思想观念迂腐老化,因循守旧。
两位主人公的不同遭遇 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两个孩子的不同遭遇,再一次真实地反映出清兵卫所处的令人窒息的环境,家庭里的父母,学校里的教师的强制扭曲造成了他可悲的人性的毁灭。作者用这样的对比照应的写法,猛烈的抨击了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人的正常天性的罪恶,也批评了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值得我们深思。
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2、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体验感悟:
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
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布置作业:P80
清兵卫痴迷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了葫芦
关于风筝往事的回忆,沉痛、悔恨、自责的感情线索
葫芦
批判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对冷酷现实憎恶,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批判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我”弟弟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