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

  • 格式:  DOC
  • 大小:  77K    7张
  • 时间:  2016-07

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语文版初三第五单元周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初三语文第五单元周练
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戊戌(xū) 沏茶(qī)嗜好(shì)  奄奄一息(yǎn)
B.搭讪(shàn)眼拙(zhuō)淘汰(tài)颓垣断壁{yuán} C.茶盅(zhōnɡ)脸颊(jiá)太监(jiàn)说媒拉纤{qiàn}
D.咂摸(zā)神龛(kān)痞子(pǐ)生行驽钝(nǔ)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粉墨登场  兵荒马乱  无缘无故  相依为命 B.敲诈勒索  自食其力  惊慌失措  深居减出 C.改头换面  金碧辉皇  下不违例  伤天害理 D.一窍不通  天廷饱满  老气横秋  充耳不闻
3、下列加粗词语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揣磨(思索)  造孽(罪恶) 一文不名{占有} B.惭怍(惭愧) 阑珊(暗淡,零乱) 打秋风{假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好处} C.沏茶(用开水冲泡)伊始(开始)礼贤下士(降低身份与人交往)   D.闲在{清闲自在}  珍馐(珍奇贵重的玉器) 三宝殿(佛、法、僧)
4、下列词语中的“疾”与“痛心疾首”中的“疾”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疾言厉色  B、民生疾苦  C、疾恶如仇  D、积劳成疾
5.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个特色。下面几句话出自何人之口,选出判断准确的一项(    )
(1)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2)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呀,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3)(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4)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A.刘麻子  松二爷  常四爷  王淑芬
B.唐铁嘴  松二爷  常四爷  王利发
C.刘麻子  常四爷  松二爷  王利发
D.唐铁嘴  常四爷  松二爷  王淑芬
6.选出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B.我有登记薄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
C.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D.我改抽“白面”啦。
7.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新觉罗·溥仪经过政府和人民的改造,终于由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公民。
B.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一些台独分子又粉墨登场了。
C.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特点,不要老气横秋,意志消沉。
D.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买到了硕果仅存的两张票。
8.剧中人物唐铁嘴由抽大烟改抽“白面儿”,说明了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作者意图要批判这样的败类。
B.讽刺这种人以堕落为荣的无耻嘴脸。
C.揭露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毒害。
D.控诉贩卖毒品者的罪恶。
9.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B.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C.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0.《茶馆》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是( )
A.裕泰茶馆掌柜的王利发与巡警的矛盾冲突。
B.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C.正直、善良的常四爷与社会渣滓的矛盾冲突。
D.新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二、阅读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8题。(23分)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你等着瞧吧!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常四爷〕  (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  (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教救得了穷人,那才能 (抵御 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你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我比作官的还 (利害 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面前可就_______(施行 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1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②你甭吓唬着我玩  ③你甭耍无赖,不长房钱 A.①shào ②bù ③cháng   B.①shào ②béng ③zhǎng C.①shǎo ②bù ③zhǎng   D.①shǎo ②béng ③cháng 1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3分)(答案写在下面)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6分) (1)该长多少房钱(            ) (2)你甭吓唬着我玩(           ) (3)掩面低泣(              ) (4)你甭耍无赖(             ) (5)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 (6)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 14.为下面的“老气横秋”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 A.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B.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5.本幕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你是根据哪句台词推断出来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6.结合剧情,分析下面的台词分别表现了常四爷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 (1)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7.阅读王利发在这场戏的台词,结合剧情,分析这个时期的王利发的语言特色。(2分)




18.这场戏中,哪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让我看着你(16分)
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2分)
结果: (2分)
20.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3分)

21.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23.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三)做一个终身读者(8分)
周国平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③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④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⑤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⑥第二, 。
⑦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⑧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⑨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⑩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选文略有改动)
24.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 。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2分)
25.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作者这一论断。(2分)

26.第⑦段中“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7.第⑦段中,作者把图书市场上的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
(四)指纹的奥秘(13分)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28.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A.______ B.______ C.______(3分)
29.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3分)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0.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2分)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部分(10分)
3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造两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4分)
野草说:“像我一样吧,平凡但自信。”


流星说:“像我一样吧,短暂但美丽。”
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自然处处能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34起舞弄清影, 。(1分)
35无可奈何花落去, 。(1分)
36指出短语类型。(4分)
激动不已( ) 辛勤耕耘( )
气氛热烈( ) 继往开来( )

11.B 12.抵制 厉害 施展 13.(1)长:增加 (2)甭:不用 (3)掩面:遮住面孔 (4)耍:使用 (5)安顿:安稳 (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14.A 15.清代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庞: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你,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丢脑袋! 16.(1)表明常四爷对穷苦百姓的怜悯同情,体现了他正直善良的性格特点。 (2)表明他虽是个吃皇粮的旗人,但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真心想使国家变好些,体现了他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性格特点。 17.在这场戏中,王利发正当青年,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兴旺发达起来,他的语言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如房东秦二爷说要长房租,并说早晚要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二爷,您说的对!……”“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你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18.秦仲义和王利发发生了冲突,秦仲义要收回王利发的茶馆卖掉,至少要增加房租,以筹资办实业。
19.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20.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2分。共3分)
21.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共3分)
22.捐献眼角膜 (2分)
23.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二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24.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
25.略。答题要求: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
26.指有选择地阅读。
27.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
28、由于,虽然,但。 29、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0、“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31、第一段:虽然指纹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