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讲学稿
主备人:关东侠 执笔:谷振华 审核:张性灵 胡彦华 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一、预习导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屡屡( ) 胰岛素( ) 趋势( ) 蓬勃( )
挠头( ) 聘用( ) 漏洞( ) 胆怯( )
2、解释下列词语
与日俱增:
按部就班:
归根到底:
二、 整体把握
1、导入
2、检查预习
3、 走近作者
4、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5、本文按什么结构安排的?
三、研讨赏析(第一部分)
1、引用富兰克林的话有什么作用?
2、第二层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原因?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请举出所知的科技推动生产力的事例,说明“一些今天不容易梦想到的东西不久将变成事实”的结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杨振宁在《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说明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二、研讨赏析(第二部分)
1、文中的第十段提到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目的是什么?
2、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二者有什么关系/?
3/、阅读14----17段比较中美教育的差异。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不
同
点
适应对象及效果
学习方式
4、杨振宁认为中国式的教育和美国式的教育的差异是什么?
5、他写自己的亲身体验,其目的是什么?
6、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