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懒惰的智慧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12.*懒惰的智慧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懒惰的智慧》教案8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懒惰的智慧
 
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不过,作者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的“懒惰”的理解。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 
  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  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意识等等。 
  (2)智慧 
  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  
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  作论据论证。从论证角度上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发言:先是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又是正面论证。 
4.师:第二层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论据进行论证的呢? 
4.思考发言: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 象。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5.师:第二部分(6、7自然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7段又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懒惰的智慧。  (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懒惰的智慧1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1月2日 
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    学    活    动 
三、领会作者语言 
1.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幽默传神,机 智俏皮。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 
  子,并体会它们的好处。在文中找出例句。 
第4段波特发明阀门的事例。“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蒸汽发动机旁边”(发明前的无奈) 
“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本累人”(发明时的初衷) 
“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发明后的潇洒) 
“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发明成果的总结)     
2-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二是亲切动人,如话家常,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请学 
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小结,引导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在文中找出例句。 
“真是懒汉干活儿!” 
一、课堂讨论 
1.设置如下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谈谈你对文中所讲“懒汉”的看法。     
2.集中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想在脑力劳动上  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  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耗费个人生命。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必须争取不作呆干死干的“勤劳的人”,而要作巧干实干的“懒惰的人”,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师:作者在文中提出“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的观点,言之成理,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吗?(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 
(1)我们习以为常的方便碗面,不过是将加工好的面条与聚脂碗、调料、塑料叉等加在一起而已,但运用了创新思维就诞生了一个巨大的快餐市场。 
(2)不粘胶粘贴纸,带轮子和拉手的箱包,衣服上的拉链,马路上的斑马线;随身听,医用的一次性针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