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永2009~2010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学年期末质量评测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骑永2009~2010学年上学年期末质量评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一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备注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0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招(ái)徕 贿(huì)赂 倔强(jiàng) 魅(mèi)力
B、阿谀(yě) 狭隘(yì) 震慑(shè) 记载(zài)
C、祈(qí)祷 应和(hé) 豢(jiàn)养 积淀(diàn)
D、汲(xī)取 浓郁(yù) 殉(xùn)职 徘徊(h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侃侃而谈 委曲求全 适得其反 杳无音信
B、举世嘱目 无动于忠 尾尾动听 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 大相迳庭 出类拔萃 不言而渝
D、鬼死神差 慷慨急昂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选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B、劫后余生:遇上抢劫后面苟且活命。
C、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大方。
D、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4、选出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是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这句话 包含着“上梁”与“下梁”的关系, 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 这样说: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 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 那里的领导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A、不仅 而且 所以 不是 就是
B、不但 而且 因此 不是 而是
C、不仅 而且 所以 如果 就是
D、不但 而且 因此 如果 而是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___________, 芳草萋萋,析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谈,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 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6、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2分)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7、下列是对文学常识的叙述,请选出叙述有错的一项( )(2分)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录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干将莫邪》就选自该书。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其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D、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所做散曲。
8、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名篇名句默写。(4分)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
②、 ,把酒话桑麻。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④、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这诗句是 , 。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第10—15小题(15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 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2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11.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1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分)
(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
14.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分)
1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二)、读下文回答第16—21小题(15分)。
伞
“喀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货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触霉头: 。
暖烘烘: 。
17、这篇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2分)
A、女售票员 B、钢铁工人
C、女售票员和钢铁工人 D、热情助人的人物群体
18、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 )(2分)
A、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9、大汉回答盲人说“雨停了”,雨其实没停,大汉为什么这样回答?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
(4分)
20、文章以“伞”的接力结尾很有特点,你觉得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找找你周围的人,看看谁有文章中人物的品格,他(她)做过的什么事让你想到了他(她)?请选一个角度,写下你的真心话。(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22—26小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③盖竹柏影也(盖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文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 、 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把____、____ 比做君子,比做好友,苏轼在这里______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
25、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分)
2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2分)
答:
三、作文(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7、题目一: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选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1)_________很简单 (2)___________不简单
28、题目二: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会表达自己。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鸣叫,都在传递某种信息。人类更是如此,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都需要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而有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请以“表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