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北宋]王安石
伤仲永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作者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 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wéi
yì
pān
yè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
chèn
mǐn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正音,正确朗读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认为……有利
认为……奇
把……当作宾客
有人
写
全
对……感到惊异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给
每天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译文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对已去世的人的敬称。“先人”在这里指“先父”。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相称
译文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本来
终于
达到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止
能
那
尚且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
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
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句子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
不使学。
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 是 代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选自《 》。
王安石 宋
临川先生文集
归纳 复习
读准下列加红色的字音
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wéi
yì
pān
yè
chèn
mǐn
解释加红色的词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属于
曾经
认为异
给
写
题
全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
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这
完成
同乡人 同县的人
认为……奇
渐渐;把……当做宾客
有人
认为……有利 ;这样
每天 到处拜访
先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卒之
受于人者不至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对死去的人的敬称
相称
完全
达到
尚且
那
本来
能 止,停止
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邑人奇之: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意动用法
写
名词活用为动词
每天 名词活用为状语
对… …感到惊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 …当作宾客 名词活用为动词
认为… …有利可图 名词活用为动词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红色的词的意思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奇:对……感到惊奇;认为……是奇才。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了。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于:比。
于:被。
几个特殊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2、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3、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归纳本文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扩展 迁移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些。 ——罗曼·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自写格言比赛: 天才就是——(请你续写)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天才就是入谜
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
……